「平分秋色」,典源作「平分四時」,意思是一年被平均分成春夏秋冬四時。※#語或本戰國楚.宋玉〈九辯〉。「平分秋色」指中秋時分。亦用於指平均分配好處。亦用於形容二者一樣出色,分不出高下。
01.宋.朱敦儒〈念奴嬌.放船縱櫂〉詞:「放船縱櫂,趁吳江風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蕭蕭楓葉。」 02.宋.李朴〈中秋〉詩:「皓魄當天曉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03.宋.周密〈酹江月.奩霏淨洗〉詞:「奩霏淨洗,喚素娥睡起,平分秋色。」 04.《文明小史》第五三回:「(王明耀)說:『現在有樁事是可以發大財的,借重你出個面,將來有了好處,咱們平分秋色何如?』」
形容二者一樣出色,分不出高下。
參考詞語:「秋色平分」
「平分秋色」是指中秋時分。中秋為農曆八月十五日,因居秋季三個月之中,恰為秋天平分之處。故此語見於宋代詩詞,總與明月相襯托,如宋.李朴〈中秋〉詩:「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這是詠中秋時常見的用語。也因為是秋色平分,所以引申有分不出高下的意思。有人以為此語遠出於戰國楚.宋玉〈九辯〉「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凜秋」之句,意思是:上天把一年平均分為為春、夏、秋、冬四季,我獨自為寒冷淒清的秋季感到傷悲。句中「平分四時」的意思與「平分秋色」不同,備此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