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空閒。「應接不暇」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後亦用「應接不暇」比喻事情繁忙,難以應付。 △「目不暇給」
0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源) 02.唐.白居易〈草堂記〉:「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雲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 03.《水滸傳》第一○八回:「俺每如今將士都在一處,多分調幾路,前去廝殺,教他應接不暇。」 04.《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珊瑚有高丈餘的,明珠有如雞卵的,五色寶石有大如栲栳的,光艷奪目,不可正視。程宰左顧右盼,應接不暇。」 05.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六.陸放翁詩》:「放翁以律詩見長,名章俊句,層見疊出,令人應接不暇。」 06.《鏡花緣》第七二回:「話說眾才女都到園中閒步,只見各處花光笑日,蝶意依人,四壁廂嬌紅奼紫,應接不暇。」 07.《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起先不過幾十本,我和繼之分看,一會就看完了。到後來越弄越多,大有應接不暇之勢。」
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比喻事情繁忙,難以應付。
反義:一目了然、一望無遺、左右逢源、勝任愉快、遊刃有餘、應付自如
參考詞語:「不暇應接、應接無暇、接應不暇」
暇,音ㄒ|ㄚˊ。空閒。不可寫作「遐」。 「應接不暇」及「目不暇給」都可用來形容東西太多,來不及觀看。
「應接不暇」適用範圍較廣;「目不暇給」僅適用於眼睛來不及觀看。 |
應接不暇 目不暇給 ○ ○ 坐在火車裡欣賞沿途風光,窗外的美景一幕幕發過,令人∼。 ○ ㄨ 這家商店推出清倉拍賣的活動,人潮洶湧,店員忙得∼。
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一書,記載漢至東晉間的軼事瑣語。其中有一篇描述晉代書法家王獻之對浙江會稽山一帶優美風景的讚美。王氏說:「從北邊的山陰縣出發,一路上群山層疊,雲霧繚繞,松柏挺立,潭湖清澈,又有瀑布傾瀉而下,美景多得看不完,讓人無法一一觀賞。」後來「應接不暇」就被用來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亦用於比喻事情繁忙,難以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