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手足失措

ㄕㄡˇ ㄗㄨˊ ㄕ ㄘㄨㄛˋ
  1. 手足無處安放。形容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參見手足無措」條。唐.韓愈〈為韋相公讓官表〉:「承命震駭心神靡寧,顧己慚靦,手足失措。」《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

手足失措

ㄕㄡˇ ㄗㄨˊ ㄕ ㄘㄨㄛˋ

猶「手足無措」。見「手足無措」條。01.唐.韓愈〈為韋相公讓官表〉:「承命震駭心神靡寧,顧已慚靦,手足失措。」02.《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辨識

參考詞語:「手足無措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手足無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記載: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政。此刻蒯聵已在晉人的協助下回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書證

  1. 唐.韓愈〈為韋相公讓官表〉:「承命震駭,心神靡寧,顧已慚靦,手足失措。」
  2. 《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在其他地方搜尋「手足失措」

有提到「手足失措」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