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禮記.樂記》:「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源) 02.《禮記.樂記》:「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03.《荀子.樂論》:「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04.《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引秦.李斯〈上書諫逐客〉:「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 05.《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 06.《資治通鑑.卷一九二.唐紀八.太宗貞觀二年》:「苟無其本而徒有其末,一日行之而百日捨之,求以移風易俗,誠亦難矣。」 07.《醒世姻緣傳》第五二回:「所以這做官的人,要百姓移風易俗,去惡歸良,合在那鼓舞感化。」
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近義:改俗遷風
參考詞語:「易俗移風、移風改俗、移風易尚、移風革俗、變風改俗、變風易俗、風移俗改、風移俗易、風移俗變」
〈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