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莫措手足

ㄇㄛˋ ㄘㄨㄛˋ ㄕㄡˇ ㄗㄨˊ
  1. 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參見手足無措」條。《明史.卷一八六.楊守隨傳》:「天下嗷嗷,莫措手足,致古今罕見之災,交集數月以內。」

莫措手足

ㄇㄛˋ ㄘㄨㄛˋ ㄕㄡˇ ㄗㄨˊ

猶「手足無措」。見「手足無措」條。01.《明史.卷一八六.楊守隨列傳》:「天下嗷嗷、莫措手足、致古今罕見之災、交集數月以內。」 

辨識

參考詞語:「手足無措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手足無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記載: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政。此刻蒯聵已在晉人的協助下回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書證

  1. 《明史.卷一八六.楊守隨列傳》:「天下嗷嗷、莫措手足、致古今罕見之災、交集數月以內。」

在其他地方搜尋「莫措手足」

有提到「莫措手足」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