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摩頂放踵

ㄇㄛˊ ㄉㄧㄥˇ ㄈㄤˇ ㄓㄨㄥˇ
  1. 從頭頂到腳跟都受損傷。比喻捨身救世,不辭勞苦。《孟子.盡心上》:「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先生既墨者,摩頂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於一軀啖我,而全微命乎?」也作「摩頂至踵」、「摩頂至足」、「磨頂至踵」、「磨踵滅頂」。

摩頂放踵

ㄇㄛˊ ㄉㄧㄥˇ ㄈㄤˇ ㄓㄨㄥˇ

摩、磨。頂、頭頂。放、音ㄈㄤˇ、至。踵、腳後跟。「摩頂放踵」指磨禿頭頂、走破腳後跟。語出《孟子.盡心上》。後用「摩頂放踵」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一毛不拔」、「鞠躬盡瘁

用法

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用在「勤奮積極」的表述上。

例句

  1. 他一輩子摩頂放踵為保護原住民文化而努力。
  2. 他摩頂放踵數十年、為的就是要在鄉裡蓋所醫院。
  3. 大地震之後、許多人摩頂放踵為災區復建而奔走。
  4. 相傳墨子為了推廣兼愛思想、摩頂放踵奔波於天下。
  5. 為了完成濟世志業法師終日摩頂放踵、不敢稍有鬆懈。

辨識

近義:鞠躬盡瘁

反義:好逸惡勞

參考詞語:「摩頂至足、摩頂至踵、磨踵滅頂

放、音ㄈㄤˇ。至的意思。不可寫作「仿」。

典故說明

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書證

  1. 《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源)
  2. 宋.趙善括〈上龔參政小簡〉:「敬當摩頂放踵、鏤骨刻肌、以圖報稱、庶不負于知遇。」
  3. 宋.秦觀〈浩氣傳〉:「其弊也、為己者至於不拔一毛、兼愛者至於摩頂放踵、往而不知反焉。」
  4. 明.馬中錫《中山狼》第三折:「先生您是墨者、俺聞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何惜!」
  5. 清.譚嗣同《譚嗣同全集.秋雨年華之館叢脞書卷一.與唐紱丞書》:「自惟年來挾一摩頂放踵之志、抱持公理平等諸說、長號索偶、百計以求伸。」

在其他地方搜尋「摩頂放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