殄,音ㄊㄧㄢˇ,滅絕。天物,指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暴殄天物」指殘害各種生物。語出《書經.武成》。後用「暴殄天物」比喻蹧蹋物力,不知珍惜。
01.唐.杜甫〈又觀打魚〉詩:「吾徒胡為縱此樂,暴殄天物聖所哀。」 02.唐.常袞〈李采訪賀收西京表〉:「頃者,胡羯亂常,崤函失守,暴殄天物,憑陵帝京。」 03.《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王涯丞相聽罷,歎道:『我平昔暴殄天物如此,安得不敗?今日之禍,必然不免。』」 04.《紅樓夢》第五六回:「既有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就是衣服一層,平素不肯穿一件綢衣;兄弟做了上去,請老人家穿;老人家非但不穿,反惹了一場大罵,說是暴殄天物,我又不應酬,不見客,要這個何用?」
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
近義:鋪張浪費
參考詞語:「暴天物、殄天物」
殄,音ㄊ|ㄢˇ。浪費、糟蹋。不可寫作「珍」。
商朝末年,紂王帝辛對內統治手段殘暴,對外連年征戰用兵,導致商朝政治腐敗、社會動蕩。而當時商的西方屬國周,在位者為武王姬發,他任用賢士呂尚、周公等,國勢非常強盛,於是起兵伐紂。《書經.武成》篇記載了武王在征討商紂前,祭告天地的一段話,他說:「我周王姬發將征伐商,因為今日的商君紂暴虐無道,任意蹧蹋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殘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為逃亡罪犯的頭領,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獲得了志士仁人的協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禍亂。」最後商周決戰於牧野,紂王慘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書經》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紂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