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當一面
ㄉㄨˊ ㄉㄤ ㄧ ㄇㄧㄢˋ (變) ㄉㄨˊ ㄉㄤ ㄧˊ ㄇㄧㄢˋ
獨力擔當某一方面的重任。語本《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
用法
獨力擔當某一方面的重任。
用在「獨立支撐」的表述上。
例句
- 他初出茅廬、哪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 經過多年的磨鍊、他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
- 他的才華高、能力強、獨當一面毫無問題。
- 經過一番努力、他已經有足以獨當一面的實力了。
- 他的能力足可獨當一面、你可以放心地將這份重任交託給他!
- 我們公司由於人手不足、所以每位同仁都必須獨當一面地工作。
- 經過多年努力、他終於從一個小職員、晉升為可以獨當一面的高級主管。
辨識
反義:力不勝任
參考詞語:「專當一面」
典故說明
據《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載、漢初名臣張良本來是韓國的公子、韓被秦滅亡後、張良本欲復仇、但起事失敗、於是改名換姓、隱居在下邳。秦末、劉邦與項羽爭天下、張良擔任劉邦的謀士、為劉邦策畫平定天下大計、被封為留侯。在楚漢相爭多次戰役中的某一次、劉邦戰敗、退兵至下邑。軍隊停止行進後、劉邦從馬背上一躍而下、氣憤地對張良說:「如果有人能幫我出這口氣、我願意把函谷關以東之地給他。你認為誰可立此功勞?」張良回答道:「九江王英布原是楚的悍將、而且與項羽向來有嫌隙、另外彭越與齊王田榮也正準備起兵反項羽、所以英布與彭越二人應該願意做這件事。至於您自己所領的將官中、我看唯獨韓信可以受託付、承擔這樣的大事。如果您要分地、分給這三個人、他們應該可以助您攻下楚國。」劉邦聽了之後、便設法使這三人為他征戰、他們果真也立了大功。而當時張良給韓信的評語是:「可屬大事、當一面。」後來「獨當一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某人可以獨力擔當某一方面的重任。
書證
- 《舊唐書.卷一三三.李晟列傳》:「時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亦自河北赴難、軍於咸陽、不欲晟獨當一面以分己功、乃奏請與晟兵合、乃詔晟移軍合懷光軍。」
- 《舊唐書.卷一六一.李光進列傳》:「會朝廷徵天下兵、環申、蔡而討吳元濟、詔光顏以本軍獨當一面。」
- 《宋史.卷四一六.余玠列傳》:「卿人物議論皆不常、可獨當一面、卿宜少留、當有擢用。」
- 《明史.卷三一五.南雲土司列傳三》:「老撾土舍怕雅聞征討安南、首先思奮、且地廣兵多、可獨當一面。」
- 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三六齣:「自家前日因太真道徽相約會兵同進、與逆峻相持、許久不決、聞得他們將老兵疲、使我獨當一面、胸中已自懷疑。」
- 《孽海花》第五回:「莊壽香大刀闊斧、氣象萬千、將來可以獨當一面。」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