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好蛇後,多事為它添上蛇足,結果反而失去本已贏得的酒。比喻多此一舉,反將事情弄糟。典出《戰國策.齊策二》。
01.《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02.《文史通義.內篇二.古文十弊》:「不此之務,但知市菜求增,是之謂『畫蛇添足』,又文人之通弊也。」 03.《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我倒不怕山遙水遠,渴飲饑餐,只是我趁興而去,難道還想敗興而回?豈不畫蛇添足,轉落一場話柄?」 04.《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還可以說畫龍點睛;至於又無端的弄桌果酒,便覺畫蛇添足,可以不必了。」 05.《蕩寇志》第四七回:「我不過數萬之眾,如何平定得?況官兵久暴於外,費用浩大,今清真之圖已解,得勝不回,是畫蛇添足矣。」 06.《蕩寇志》第五七回:「徐槐笑道:『這卻畫蛇添足了,前番我之退兵,不過瞞他一時,豈有一而再,再而三,他還不識得之理?』」
比喻多此一舉,反將事情弄糟。貶義。
參考詞語:「妄畫蛇足、為蛇添足、為蛇畫足、畫蛇著足」
據《戰國策.齊策二》載,戰國時,昭陽為楚國大將,當時昭陽已攻下魏國的八座城池,接著又計畫討伐齊國,於是齊王派陳軫前來遊說昭陽,請他不要攻打齊國,陳軫就引用了「畫蛇添足」的故事作比方來說明,故事的內容是說:在楚國有個專管廟堂祭祀的人,把一壺酒賞給辦事的人們去喝。但是人多酒少,不夠大家分喝,於是大家商量了一下,想出在地上畫蛇比賽的方式,誰先畫好一條蛇,誰就可以喝那壺酒。比賽開始之後,其中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就畫好蛇,於是拿起酒準備要喝,看著別人還在慢慢的畫著,就左手拿著酒壺,右手握著筆又在地上畫了起來,並且還得意地說:「我還能有時間給蛇畫上腳呢!」蛇腳還沒畫好,另一個人已經畫好了蛇,就把酒搶過去,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能再給蛇添上腳呢!」說完,就把酒給喝了。那個替蛇畫上腳的人,最後就失去了原本是屬於他的那壺酒。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畫蛇添足」,用來比喻多此一舉,反將事情弄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