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累積成的不良習慣與弊病,難以改正。※語或出明.張居正〈陳六事疏〉。 △「根深蒂固」
01.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四.蘇松二府田賦之重》:「是則民間之田,一入於官,而一畝之糧,化而為十四畝矣。此固其積重難返之勢,始於景定,訖於洪武。而徵科之額,十倍於紹熙以前者也。」 02.《明史.卷二二九.王用汲列傳》:「夫威福者,陛下所當自出;乾綱者,陛下所當獨攬。寄之於人,不謂之旁落,則謂之倒持。政柄一移,積重難返,此又臣所日夜深慮,不獨為應元一事已也。」 03.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唐代宦官之禍》:「實由于假之以權,掌禁兵,筦樞要,遂致積重難返,以至此極也哉。」 04.《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因此(雍正皇帝)一登大寶,便親製聖諭廣訓十六條,頒發各省學宮,責成那班學宮,按著朔望,傳齊大眾,明白講解。無如積重難返,不惟地方上不見些起色,久而久之,連那些地方官,也就視為具文。」 05.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七.女媧》:「俗圖女媧之像,作婦人形,審是,則以女媧為女,自漢已然,不自近世始也。積重難返,更之匪易矣!」
長期累積成的不良習慣與弊病,難以改正。
近義:根深蒂固
反義:痛改前非
參考詞語:「極重難返、積重難反」
「積重難返」及「根深蒂固」都有程度已深,難以改變的意思。
「積重難返」側重於積弊已久;「根深蒂固」側重於根基牢固。 |
積重難返 根深蒂固 ○ ㄨ 這家公司積弊已深,一時之間,也難立即革除這些∼的沉痾。 ㄨ ○ 對老一輩來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已經∼,很難改變。
「積重難返」或作「積重難反」。指弊病累積變為嚴重了,就難以返回原來狀況。見用於明.張居正〈陳六事疏〉。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明江陵人。他在穆宗時入閣,目睹自嘉靖、隆慶到萬曆年間,政治經濟百病叢生,長期累積下的弊端難以革除,國家汲汲可危。所以他上了〈陳六事疏〉,提出六個改革政治的方案,建議皇上整飭吏治,以富國強兵,中有「近來風俗人情,積習生弊,有頹靡不振之漸,有積重難反之幾」之句。此處用了「積重難反」,反,通「返」。後來「積重難返」用來指長期累積成的不良習慣與弊病,難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