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穿鑿附會

ㄔㄨㄢ ㄗㄠˊ ㄈㄨˋ ㄏㄨㄟˋ
  1. 將不相通的義理勉強湊合解釋。
    [例]對於不了解的事,千萬不可穿鑿附會,以免造成誤解。

穿鑿附會

ㄔㄨㄢ ㄗㄨㄛˋ ㄈㄨˋ ㄏㄨㄟˋ
  1. 憑空杜撰,隨意牽合。如:「一棵老樹經由久來的渲染與穿鑿附會,竟成了法力無邊大樹公。」

穿鑿附會

ㄔㄨㄢ ㄗㄨㄛˋ ㄈㄨˋ ㄏㄨㄟˋ

穿鑿」,牽強的解釋,硬要把說不通的事情說通。語出《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附會」之「」,典源作「」,或作「傅會」,指牽引古事與時事相結合,並據以發表議論。後用「附會比喻把不相關的事物牽連成有關聯。語本《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穿鑿附會」指生拉硬扯,牽強解釋。 牽強附會

用法

生拉硬扯,牽強解釋。

用在「強合硬湊」的表述上。

例句

  1. 為了支撐自己的論點,他只好穿鑿附會,胡亂引據
  2. 自古以來解經者雖眾,但是穿鑿附會者多,精審者少。
  3. 對於自己不清楚的事,要謹慎求證,不可穿鑿附會,隨便亂說
  4. 許多不懂《易》學的人,總是穿鑿附會地用鬼神之說來解釋《易經》。
  5. 你這樣東拉西扯的說明,只會讓人認為是一種穿鑿附會,無法令人信服。
  6. 這個傳聞的主人翁本是個正常人,只因行事較為隱祕,竟被穿鑿附會為吃人的妖怪。

辨識

近義:生拉硬拽生搬硬套郢書燕說牽強附會、強作解人

反義:言之有理言之鑿鑿實事求是

參考詞語:「傅會穿鑿、穿鑿傅會

「穿鑿附會」及「牽強附會」都有勉強解釋的意思。 「穿鑿附會」側重於將不合理的事強加解釋;「牽強附會」側重於將不相干的事強加湊合。

穿鑿附會 牽強附會
○ ☓ 這個傳聞的主人翁本是個正常人,只因行事較為隱祕,竟被∼為吃人的妖怪。
☓ ○ 這明明就是兩件事,你怎麼可以∼地混為一談呢?

典故說明

「穿鑿附會」係由「穿鑿」及「附會」二語組合而成。 「穿鑿」一語見於《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王吉,字子陽,西漢時琅琊人,他不畏權勢,剛直不阿,忠君敢言。宣帝時王吉被任命為博士、諫大夫,他認為朝中所以綱紀混亂,缺少章法,是因為那些庸俗無卓見的官吏,治理人民沒有根據,任意穿鑿,各取所需,因此禮義敗壞,難以修復。 「附會」一語則見於《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在〈袁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附會」在此並無貶義,之後則指牽強湊合,遂有貶義。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穿鑿附會」,用來指生拉硬扯,牽強解釋。如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上.雜言》:「『餐秋菊之落英』,談者穿鑿附會,聚訟紛紛。」便提到有些人對〈離騷〉中「餐秋菊之落英」這句話的意思不清楚,妄加解釋,造成不少爭端

書證

  1. 《朱子語類.卷七五.易.上繫下》:「『剡木為矢,弦木為弧』,只為睽乖,故有威天下之象;亦必待穿鑿附會,就卦中推出制器之義。殊不知卦中但有此理而已。」
  2. 宋.朱熹〈答江德功書〉:「自己分上更不曾實下功夫,而窮日夜之力,以為穿鑿附會之計,此是莫大之害。」
  3. 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二.義理之說無窮》:「經典義理之說,最為無窮,以故解釋傳疏,自漢至今,不可概舉,至有一字而數說者。……用是知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云。」
  4. 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上.雜言》:「『餐秋菊之落英』,談者穿鑿附會,聚訟紛紛。」
  5.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二.杜少陵詩》:「黃鶴、魯訔之徒,乃又為之年經月緯,一若親從少陵遊歷者,則未免穿鑿附會,宜常熟本之笑其愚也。」

在其他地方搜尋「穿鑿附會」

有提到「穿鑿附會」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