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
ㄊㄨㄛ ㄊㄞ ㄏㄨㄢˋ ㄍㄨˇ
「脫胎」、脫去凡胎。語出唐.呂巖〈寄白龍洞劉道人〉詩。「換骨」、脫換凡人之俗骨而成仙。語出唐.呂巖〈七言〉詩其二。「脫胎換骨」原指經過修煉和服食丹藥、脫去凡胎、換俗骨為仙骨。後用以比喻澈底改變、亦用以比喻作詩文雖效法別人、但不露痕跡、且能創出新意。
△「洗心革面」
用法
比喻澈底改變。
用在「完全改變」的表述上。
例句
- 他發誓今後一定要脫胎換骨、不再重蹈覆轍。
- 經過一番鍛練、他從體弱多病脫胎換骨成身強體壯的青年。
- 這個重考生經過一年的努力、居然脫胎換骨、考上第一志願!
- 經過老師細心調教後、這些問題學生如今都已脫胎換骨、成為好學生。
- 透過藝術家的巧手妙思、讓這些廢物脫胎換骨、變成一件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藝術品。
辨識
近義:洗心革面
反義:舊瓶新酒
參考詞語:「奪胎換骨、換骨奪胎、抽胎換骨、換骨脫胎、脫胎換體」
典故說明
「脫胎換骨」是道家修煉之法。在道家修練中、「脫胎」指修道成仙、脫去凡胎;「換骨」指換去俗骨而成仙骨。唐.呂巖〈寄白龍洞劉道人〉詩有:「十月脫胎吞入口、忽覺凡身已有靈」兩句。呂巖就是呂洞賓。詩的大意是說要得道成仙、不必向山中尋長生不死藥、只要就鼎煉金丹。經過十月精煉、玄珠已成丹、服用之後、漸脫凡身、轉成仙胎。呂巖另有七言〈送鍾離離雲房赴天池會〉詩、中有「先生去後身須老、乞與貧儒換骨丹」兩句、意思是說鍾離此去得道上天壇(指天池會)、我自己則會逐漸老去、是否可請鍾離道人賜下金丹、好讓自己也能換骨得道。這是「脫胎換骨」的本義。後來引申、凡是人的身心、詩文等、能脫去舊有的凡俗或格局、而改變成為美好靈妙境界的、都可稱為「脫胎換骨」。
書證
- 宋.葛長庚〈沁園春.要做神仙〉詞:「常溫養、使脫胎換骨、身在雲端。」
- 宋.俞玉《書齋夜話》卷四:「欲工唐律、須編唐人諸家詩。苟能觸類而長之、當有脫胎換骨之妙。」
- 明.俞弁《逸老堂詩話》卷下:「余曾見僧仲璋一詞云:『萬事悠悠輸一醉、花酒休教離手。」性甫句得非此詞脫胎換骨否?」
- 《西遊記》第二七回:「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是脫胎換骨、神爽體健。」
- 《警世通言.卷二七.假神仙大鬧華光廟》:「凡人成仙、脫胎換骨、定然先將俗肌消盡、然後重換仙體。」
- 《醒世恆言.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我是上界真仙、只為與夫人仙緣有分、早晚要度夫人脫胎換骨、白日飛昇。」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後日鄭舍人也做到遊擊將軍而終。子孫竟得世蔭、只因一點善念、脫胎換骨、享此爵祿。」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