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見利忘義

ㄐㄧㄢˋ ㄌㄧˋ ㄨㄤˋ ㄧˋ
  1. 看見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例]見利忘義的人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

見利忘義

ㄐㄧㄢˋ ㄌㄧˋ ㄨㄤˋ ㄧˋ
  1. 看見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唐.王勃〈送劼赴太學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絕,輕進苟動,見利忘義,雖上一階履半級,何足恃哉!」《三國演義》第三回:「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

見利忘義

ㄐㄧㄢˋ ㄌㄧˋ ㄨㄤˋ ㄧˋ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語出《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 利令智昏」、「見利忘親」

用法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貶義。

用在「貪財圖利」的表述上。

例句

  1. 做人要講義氣,不能見利忘義。
  2. 你這樣見利忘義,沒人敢和你做朋友。
  3. 見利忘義的人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4. 他一向見利忘義,貪汙收賄樣樣都來。
  5. 他雖然很能幹,但見利忘義,得小心提防。
  6. 只要有錢,這個見利忘義的小人什麼都肯做。
  7. 這個見利忘義的人,你還跟他合作,哪天被出賣了都不知道。

辨識

近義:利令智昏利慾薰心財迷心竅臨財苟得

反義:仗義疏財見利思義輕財好義臨財不苟

參考詞語:「好利忘義、昧利忘義、見利忘害

典故說明

漢高祖過世後,即位的惠帝生性懦弱,由母親呂后掌握政權,其間殘害劉氏親屬,大力提拔呂氏宗親。呂后一死,宰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想趁機剷除呂氏外戚的勢力,但是周勃一直無法順利入主當時由呂祿掌管的北軍。陳平和周勃知道酈寄和呂祿是好友後,就挾持酈寄的父親酈商,要他騙呂祿出遊,酈寄沒辦法,只好答應。周勃入據北軍後,先誅殺呂祿,接著一一剷除朝中呂氏勢力,使得漢文帝順利的繼位。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這則歷史事件,並且做下評論: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救父親,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後來「見利忘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書證

  1. 《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贊曰:『……當孝文之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源)
  2. 《晉書.卷一二九.沮渠蒙遜載記》:「史臣曰:『……然而見利忘義,苞禍滅親,雖能制命一隅,抑亦備諸凶德者矣。』」
  3. 《法苑珠林》卷七四:「故臨財苟得,非謂哲人;見利忘義,匪成君子。」
  4. 唐.王勃〈送劼赴太學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絕,輕進苟動,見利忘義,雖上一階、履半級,何足恃哉!」
  5. 明.徐?《殺狗記》第三六齣:「柳龍卿、胡子傳見利忘義,反覆小人,著枷號市曹三個月。」
  6. 《西遊記》第八○回:「似你這個重色輕生,見利忘義的饢糟,不識好歹,替人家哄了招女婿,綁在樹上哩!」
  7.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似這等人,也算做穿窬小人中大俠了。反比那面是背非,臨財苟得,見利忘義,一班峨冠博帶的不同。」
  8. 《紅樓夢》第五六回:「探春笑道:『雖如此,只怕他們見利忘義。』」

在其他地方搜尋「見利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