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忘恩負義

ㄨㄤˋ ㄣ ㄈㄨˋ ㄧˋ
  1. 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
    [例]如此忘恩負義的人,遲早會受到上天的懲罰。

[反]感恩圖報

忘恩負義

ㄨㄤˋ ㄣ ㄈㄨˋ ㄧˋ
  1. 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元.楊顯之《酷寒亭.楔子》:「兄弟去了也,我看此人不忘恩負義的,日後必得其力。」也作「負義忘恩」、「忘恩背義」、「忘恩失義」。

忘恩負義

ㄨㄤˋ ㄣ ㄈㄨˋ ㄧˋ

受人恩惠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語本《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 五日京兆」、「背信棄義

用法

受人恩惠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

用在「背恩忘義」的表述上。

例句

  1. 向來有情有義、絕非忘恩負義之人。
  2. 這隻忘恩負義的小狗、竟然咬了主人一口。
  3. 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竟連父母親都不照顧
  4. 沒想到他竟狠下心、做出如此忘恩負義的事來!
  5. 想當年我幫了他多少忙、如今卻過河拆橋、忘恩負義。
  6. 他是我的大恩人、我如果忘恩負義、就連禽獸都不如了!
  7. 她對我的情義如此深厚、如果我還嫌棄她、就是忘恩負義了。
  8. 你這樣對待救命恩人、如此忘恩負義、遲早會受到上天的懲罰。

辨識

近義:見利忘義知恩不報背信棄義、背恩負義、恩將仇報過河抽板過河拆橋

反義:沒齒不忘、知恩報德、結草銜環感恩戴德

參考詞語:「孤恩負德、背恩忘義、負義忘恩、孤恩負義、負德忘恩、忘恩失義、忘恩背義

「忘恩負義」及「背信棄義」都有不顧道義的意思。 「忘恩負義」側重於表述受惠者做出對不起恩人之事;「背信棄義」則側重於表述背離承諾。

忘恩負義 背信棄義
○ ☓ 想當年我幫了他多少忙、如今卻過河拆橋、∼。
☓ ○ 商場最重信義、如果有人∼、商譽必受影響。

典故說明

「忘恩負義」原作「背恩忘義」。指忘記別人給予的恩惠、違背道義、出自於《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根據記載、漢宣帝時、京師長安人口眾多、龍蛇雜處、以致於治安不好。宣帝聽聞張敞頗有才能、賞罰分明、嫉惡如仇、所以請他來擔任京兆尹」的職務、也就是京師的最高行政首長、幾年下來使長安的治安改善許多。但後來他的好友楊惲因觸怒宣帝被判死刑、與楊惲交好的人幾乎全受牽連、被免去官職、只有張敞因為受到宣帝賞識、一直未受處分、安然在位。有一天、張敞派一名叫絮舜的捕官去辦案、絮舜心想張敞遲早會受到連累被免官、竟然不肯聽命、還在上班時間私自回家休息。有人勸他不要這樣、他居然說:「我已為張公盡了不少力、他現在只剩五日京兆可當了、為何還要幫他辦事?」這些話傳到張敞的耳朵裡、立刻將絮舜逮捕入獄、並判他死刑。行刑後、絮舜的家屬上告張敞審判不公、以小罪妄殺人命。一向欣賞張敞的宣帝將他從輕發落、免去官職、貶為庶人。幾個月後、京師的治安又再度變壞、冀州也有盜賊為亂。宣帝想起張敞在任時的功績、又派使者去接他進宮。張敞在前去的車上、寫下自己對絮舜之事的看法、準備呈給皇帝看。說自己一直待絮舜不薄、卻在他處境危險之時、怠忽職守、還說他是「五日京兆」、簡直是「背恩忘義」、傷風敗俗、罪無可逭。「背恩忘義」即是指背棄別人曾給予的恩惠、忘記道義。後來「忘恩負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

書證

  1.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他怎生忘恩負義?你雪堆兒裡扶起他來那。」
  2. 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三一齣:「爹爹、忘恩負義非君子、不念糟糠李氏妻。」
  3. 《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那女子看了詩、扯得粉碎、一把抱定東坡、說道:『學士休得忘恩負義!』」
  4.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這禽獸、忘恩負義!定要殺這禽獸、纔出得這口氣!」
  5. 《紅樓夢》第一○四回:「若說賈二這小子他忘恩負義、我便和幾個朋友說他家怎樣倚勢欺人。」
  6.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五回:「這是每副上面的一隻、費心舒老爺、代我轉送給大人、做個紀念、以見我金紅玉不是忘恩負義的人。」
  7. 《大馬扁》第一六回:「此人好誇大、且忘恩負義、你要仔細識他纔好。」

在其他地方搜尋「忘恩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