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ㄅㄧˋ
部,共13畫】
  1. 君主。
    [例]復辟

  2. 徵召
    [例]辟舉、辟召

  3. 躲開、迴避。通「」。
    [例]辟邪

ㄆㄧˋ
部,共13畫】
  1. 古代斬首之刑。
    [例]大辟

  2. 排除駁斥。通「」。
    [例]辟除、辟謠、辟邪說

  3. 荒遠幽隱的。通「」。
    [例]偏辟

  4. 偏頗邪惡的。通「」。
    [例]邪辟

ㄅㄧˋ
部,共13畫】

  1. 君主。《書經.洪範》:「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1. 徵召。《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而辟之。」《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太祖辟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

  2. 驅除屏除。如:「辟邪」。《楚辭.屈原遠遊》:「風伯為余先驅兮,氛埃辟而清涼。」漢.王逸.注:「掃除之也。」明.陳繼儒《李公子傳》:「忽有執公子衣者曰:『願辟人,臣有所言,公子不憶於陵時乎?』」

  3. 躲開迴避。通「」。《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禮記.儒行》:「儒有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

ㄆㄧˋ
部,共13畫】

  1. 法度、刑法。如:「大辟」。《詩經.大雅.板》:「民之多辟,無自立辟。」漢.毛亨.傳:「辟,法也。」漢.桓寬《鹽鐵論.周秦》:「故立法制辟,若臨萬仞之壑。」

  2. 荒遠幽隱的地方。《戰國策.秦策一》:「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也。」《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

  1. 開拓。通「」。《詩經.大雅.江漢》:「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2. 排除駁斥。通「」。如:「辟除」、「辟謠」、「辟邪說」。

  3. 比喻。通「」。《荀子.王霸》:「是過者也,過猶不及也;辟之是猶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4. 捶胸。通「」。《詩經.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5. 偏頗、偏私。《管子.任法》:「卿相不得翦其私,群臣不得辟其所親愛。」

  1. 乖僻、偏邪。通「」。《莊子.秋水》:「行殊乎俗,不多辟異。」《禮記.玉藻》:「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辟之心,無自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