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請。「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語出《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 △「引狼入室」
01.《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況今姦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源) 02.《梁書.卷三九.羊侃列傳》:「吾荷國重恩,當稟承廟算,以掃大逆耳,不能妄受浮說,開門揖盜。」 03.《東周列國志》第三回:「申公借兵失策,開門揖盜,使其焚燒宮闕,戮及先王,此不共之仇也。」 04.《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這不是我自己引水入牆,開門揖盜麼?」 05.《三俠五義》第一一五回:「蔣平也笑道:『賢弟說的也是。但只一件,世界上有這末明燈蠟燭等賊偷的麼?你這不是「開門揖盜」,竟是「對面審賊」了。』」 06.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姑妄聽之》:「此僧中於一激,遂開門揖盜。天下自恃可為,遂為人所不敢為,卒至潰敗決裂者,皆此僧也哉。」
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參考詞語:「開門延盜、開門納寇、開門納狼、開門納賊」
「開門揖盜」及「引狼入室」都有引進壞人,自招禍害的意思。
「開門揖盜」側重於明知為壞人仍加以引進;「引狼入室」側重於在不清楚對方底細即加以引入。 |
開門揖盜 引狼入室 ○ ㄨ 這座村子的村民輕信匪徒的保證,∼,結果被洗劫一空。 ㄨ ○ 不要隨便邀請不熟悉的朋友到家裡,以免∼。
據《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載,三國之時,孫策率軍渡江,平定了江東之地,後來在一次戰役中,不慎中箭,傷重不治,臨死之前,他將軍國大事全部交付其弟孫權。孫權因為兄長死去之事,非常地難過,忙於治喪之事,而忽略了軍國大事。長史張昭看到了這種情形,就勸他說︰「當今世間戰亂頻仍,像豺狼般的亂賊滿道,雖然你為了去世的兄長治喪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這樣的非常時刻,你仍只顧遵守禮制,不管國家大事,就好像把門打開,請盜賊進到家中,必然會招來禍患,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啊!」孫權聽從了張昭的建議,便脫掉喪服,換上軍裝,前往巡視軍隊。後來「開門揖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