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除根翦草

ㄔㄨˊ ㄍㄣ ㄐㄧㄢˇ ㄘㄠˇ

即「斬草除根」。見「斬草除根」條。01.元.無名氏《抱□盒》第四折:「他不合意狠腸毒,則待要除根翦草,不肯開花滿樹。」 

用法

01.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他不合意狠腸毒,則待要除根翦草,不肯著開花滿樹。」

辨識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斬草除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隱公六年》載,春秋時,結鄰的陳、鄭二國時常發生爭端而彼此交惡。後來鄭國曾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與陳國和平共處。當時,陳桓公弟五父認為廣結善緣是國家的重要施政方針,因此建議接受講和。但陳桓公卻認為宋、衛兩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陳桓公沒有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說:「治理國家的,看到惡人惡事,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這樣除去惡的,善的才能發揚。後來「斬草除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