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陳相因
ㄔㄣˊ ㄔㄣˊ ㄒㄧㄤ ㄧㄣ
舊穀一年一年地累積堆陳。語出《史記.卷三○.平準書》。後用「陳陳相因」比喻因襲舊例、缺乏創新。
用法
比喻因襲舊例、缺乏創新。
用在「依循舊章」的表述上。
例句
- 這些陳陳相因的老套、了無新意。
- 這種官場陳陳相因的陋習、要大刀闊斧改革才好。
- 他那一套改革方案、其實也只是陳陳相因的老方法、哪能叫創新?
- 老董做事只知陳陳相因、不知改革創新、還自美其名曰「蕭規曹隨」。
辨識
近義:一成不變、因循守舊、抱殘守缺、墨守成規、蕭規曹隨、蹈常襲故
反義:另闢蹊徑、別出心裁、革故鼎新、除舊布新、推陳出新、獨闢蹊徑
典故說明
根據《史記.卷三○.平準書》的記載、漢代初期、國家太平無事、老百姓豐衣足食、各地方糧倉裡都積滿了穀子、府庫中財物充足。至於京都就更不用說了、京城裡庫存的錢幣數以萬計、穿錢的繩索都已腐爛而難以點數實際的金額。京城的大糧倉裡的糧食、逐年不斷地增加、倉庫已經塞滿裝不下、就露天亂堆在糧倉之外、而這些糧食最後竟都霉爛腐敗而不能食用、可見漢代初期國家倉廩充實的實況。「陳陳相因」原說舊穀一年一年地累積堆陳;後來被用來比喻因襲舊例、缺乏創新。
書證
- 《史記.卷三○.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源)
- 《宋史.卷四○八.汪綱列傳》:「平江積米數百萬、陳陳相因、久而紅腐、宜視其收貯近久、取餉輦下百司、諸軍。」
- 宋.楊萬里〈眉山任公小醜集序〉:「詩文孤峭而有風稜、雄健而有英骨、忠慨而有毅氣……非近世陳陳相因、累累隨行之作也。」
- 《續資治通鑑.卷一五六.宋紀一五六.寧宗嘉泰四年》:「時關上積糧八百餘萬斛、然陳陳相因、庾吏率全其扃鑰以相授、至可食者無幾。」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