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成裘
ㄐㄧˊ ㄧˋ ㄔㄥˊ ㄑㄧㄡˊ
積眾多狐狸腋下難得之小塊白皮毛、以成珍貴的白狐裘。#語本《墨子.親士》。後用「集腋成裘」比喻積少成多。
用法
比喻積少成多。
用在「由少成多」的表述上。
例句
- 定期定額的投資、是一種集腋成裘的投資理財方式。
- 他們同心協力、希望能集腋成裘、為本地辦一所大學。
- 這個古文資料庫、因為各界的集腋成裘、內容越來越豐富。
- 所謂集腋成裘、眾志成城、這個基金會急需各界人士的支持。
- 經過許多人集腋成裘的努力、許多貧苦家庭的生活才得以改善。
- 全校師生發起愛心捐款、集腋成裘、終於幫助這位同學度過難關。
- 良好的理財計畫、可以使小額金錢集腋成裘、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
- 所有的社會大眾及企業家都應該樂於捐輸、集腋成裘、共同為提昇地方文化水準貢獻心力。
辨識
近義:眾志成城、聚沙成塔、積土成山、積少成多
反義:杯水車薪、獨木難支
參考詞語:「集翠成裘、集腋為裘、眾腋成裘」
典故說明
墨子、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張舉拔賢人、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要治國、先要萃集精英、廣納賢士、因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裡的水、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積成的。狐狸雖不見有純白者、然將一隻隻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聚集起來之後、便可縫製成一件純白狐裘、輕柔難得、至為珍貴。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所以國君應該親近人才、尊重人才、將人才聚集、並加以重用、國家才能強盛不衰。後來「集腋成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書證
- 《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不必定要如數、難道老爺在外頭、不作一點打算不成?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 《官場現形記》第一一回:「他這會就去同人家商量、想趁此機會、捐個知縣班。果然一齊應允、也有二百的、也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居然集腋成裘、立刻到捐局裡、填了部照出來。」
- 清.趙翼〈李雨村觀察自蜀中續寄詩話比舊增多戲題於後〉詩:「人各造車期合轍、君能集腋便成裘。」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