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通「糜」。
毀傷、碎爛。通「糜」。
爛。通「糜」。
順勢倒下。[例]所向披靡
沒有。[例]靡不稱慶
奢侈。[例]奢靡、浮靡
《國語辭典簡編本》版本編號:2014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
動
奢侈、浪費。通「糜」。如:「靡費」、「侈靡」。《墨子.節葬下》:「此為輟民之事,靡民之財,不可勝記也。」《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
碎爛、破碎。通「糜」。《淮南子.說山》:「比干以忠靡其體,被誅者必非忠也。」
形
腐敗。通「糜」。如:「生活靡爛」、「風氣靡爛」。《戰國策.楚策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
順勢倒下。如:「所向披靡」。《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文選.潘岳.閑居賦》:「訓若風行,應如草靡。」
沒有。明.歸有光〈先妣事略〉:「室靡棄物,家無閒人。」
奢侈。如:「奢靡」、「浮靡」。
細緻。《楚辭.宋玉.招魂》:「靡顏膩理,遺視矊些。」
華麗美好。宋.蘇軾〈論養士〉:「靡衣玉食以館於上者,何可勝數!」
副
無、不。《詩經.小雅.節南山》:「不弔昊天,亂靡有定。」宋.陸游〈刪定官供職謝啟〉:「是以鄙夫深文而不知還,儒者高談而靡適用。」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版本編號:2015_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