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到的地方,草木立即伏倒。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敗逃散。#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所向無敵」
01.《太平廣記.卷一九一.薛仁貴》引《譚賓錄》:「唐太宗征遼東,駐蹕于陣。薛仁貴著白衣,握戟橐鞬,張弓大呼,所向披靡。」 02.《資治通鑑.卷一九四.唐紀一○.太宗貞觀九年》:「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將數百騎救之,竭力奮戰,所向披靡,萬均、萬徹由是得免。」 03.《東周列國志》第四六回:「言畢,遂與其友鮮伯等百餘人,直犯秦陣,所向披靡,殺死秦兵無算。」 04.《蕩寇志》第二九回:「眾人踴躍願從,不一日,居然大隊勁旅,入山剿賊,所向披靡。」
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敗逃散。
參考詞語:「所向摧靡、所向皆靡、攸向靡披」
「所向披靡」及「所向無敵」都是有無可抗衡的意思。
「所向披靡」專指兵力所向,無可抵擋;「所向無敵」泛指沒有敵手。 |
所向披靡 所向無敵 ○ ○ 只見趙子龍單槍匹馬衝入敵陣,∼,無人能擋。 ㄨ ○ 他的棋藝在國內已是∼,可稱為「棋王」了。
「披靡」原是形容草木隨風散亂傾倒的樣子,用於人,則可比喻潰敗逃散,見於《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據載,秦朝末年,群雄紛紛起義,推翻秦朝政權,其中以項羽、劉邦所擁立的楚懷王勢力最大。項羽為楚國大將項燕之孫,跟隨叔父項梁起義,擁立楚懷王之孫為王,仍號楚懷王。懷王派遣項羽、劉邦分道伐秦。項羽在鉅鹿一戰中殲滅秦軍二十萬,建立極大的功勞。劉邦則用張良的計策,對秦官員人民採懷柔政策,最先順利進入關中,秦朝至此滅亡。項羽得知劉邦已破咸陽,立即率兵入關,與劉軍對峙。在鴻門宴上,項羽欲殺劉邦未遂,後來項羽率兵屠咸陽城,殺秦降王子嬰,燒阿房宮,尊楚懷王為義帝,後又遣人殺之,自立為西楚霸王,種種舉措,大失民心,於是田榮、陳餘、彭越相繼起兵反對項羽。劉邦亦趁此時以為義帝發喪之名,揮師討伐,開始了楚漢戰爭。戰爭初期,項羽佔了優勢,後來劉邦鞏固關中,並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項羽曾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也就是說項羽所到之處,漢軍皆被殺得潰不成軍,後方的追兵也害怕得紛紛逃散。後來「所向披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敗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