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事物之間彼此毫不相干。語出《左傳.僖公四年》。 △「馬牛其風」
01.《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源) 02.宋.劉克莊〈答南雄翁教授書〉:「人情喜面諛,雖至親骨肉間,猶有隱情,足下於僕風馬牛不相及,而意氣傾攻,倒瑕指疵,慨然以訂頑砭愚自任。」 03.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二九齣:「太子,君處江北,妾處江南,風馬牛不相及也,不意太子之涉吾境也何故?」 04.《隋唐演義》第六一回:「又知單員外與表兄是心交,故託表兄鼎言,轉致單員外要他玉成姻事;若說單家小姐,真風馬牛不相及。」 05.《東周列國志》第二三回:「寡君聞上國車徒,辱於敝邑,使下臣完致命。寡君命使臣辭曰:『齊楚各君其國,齊居於北海,楚近於南海,雖風馬牛不相及也。不知君何以涉於吾地?』敢請其故。」
比喻事物之間彼此毫不相干。
參考詞語:「牛馬風、風馬不接、風馬牛、風馬牛不相干、馬牛風」
據《左傳.僖公四年》載,魯僖公四年時,齊桓公以諸侯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後,接著又進兵征討楚國。楚成王便派遣使者前去交涉說:「齊國地處北海,楚國地處南海,兩國相距遙遠,毫無利害關係和牽連。即便放逸馬牛雌雄相誘相追逐,也不可能發生越界的事。不知貴國為什麼要攻打我們呢?」後來雙方估量彼此實力相差無幾,真打起來,大家都無好處。便結盟和好,結束這件事情。後來「風馬牛不相及」被用來比喻事物彼此之間毫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