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ㄍㄠ ㄕㄢ ㄌㄧㄡˊ ㄕㄨㄟˇ
形容樂曲高妙。#語本《列子.湯問》。後亦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才懂的音樂。
用法
形容樂曲高妙。&比喻知音才懂的樂曲。
用在「樂曲美妙」的表述上。&用在「知音賞識」的表述上。
例句
- 這種高山流水之樂、真是人間難得幾回聞。
- 這位鋼琴家演奏的樂曲、有如高山流水、聽得人如痴如醉。
- &
- 他的作品雖然動聽、可惜高山流水、知音難覓。
- 現在流行音樂充斥、這種樂曲恐怕是高山流水、難有人欣賞。
- 小王在國際鋼琴大賽上奪得首獎、高山流水得遇知音、讓他激動得流下眼淚。
辨識
近義:引商刻羽、陽春白雪
反義:下里巴人
參考詞語:「流水高山」
典故說明
「高山流水」原形容樂曲的高妙、出自於《列子.湯問》裡的一段故事:春秋時楚國的伯牙善於彈琴、每回彈琴時、好友鍾子期都能聽出他琴音裡要表達的心意。有一回他在彈琴時、想要展現的是高山的壯闊、鍾子期聽了後說:「彈得真好!像泰山般高聳。」又有一次想表達盛大的流水、鍾子期就說:「嗯!這琴聲有如江河般地壯闊。」每次不論彈什麼、鍾子期都能聽出伯牙想藉由琴聲表達的意念、伯牙十分感動。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此生再也沒有人能這樣懂得他的音樂了、於是將琴摔壞、終生不再彈琴。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流傳後世甚廣、因此「知音」一詞就用來比喻知心的朋友。而文中「志在登高山」、「志在流水」二語、就被濃縮成「高山流水」、用來形容樂曲的高妙、後來也因這段故事、而用它來比喻知音。
書證
- 唐.牟融〈寫意〉詩二首之一:「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
- 宋.張孝祥〈浣溪沙.玉節珠幢出翰林〉詞:「我是先生門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 《董西廂》卷四:「曾師高士、向焚香窗下、煮茗軒中、對青松、彈得高山流水、積雪堆風。」
- 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一折:「嘆良金美玉何人曉、恨高山流水知音少。」
- 《紅樓夢》第八六回:「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