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名:
(1)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陽春〉和〈白雪〉是兩首樂曲。
(2)〈陽春白雪〉又名〈陽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點是綜合文曲、武曲的表現手法和演奏風格。最早見於浦東派鞠士林傳抄的琵琶譜,名為《六板》,其後發展成不同版本,後人稱李芳園《南北派十三套大曲新譜》、沈浩初《養正軒琵琶譜》整理的10段與12段樂譜為《大陽春》;汪煜庭所傳的7段樂譜為《小陽春》。目前社會上比較流行的〈陽春白雪〉是7段的《小陽春》。樂曲以活潑、新穎的旋律和稍快而有力的節奏,描繪大地回春、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書名:
(1)宋趙聞禮撰,八卷,外集一卷。共搜錄宋代不傳之作品,約二百餘家。
(2)元楊朝英編撰。全名為《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前後集各分五卷,詞曲兼收,尤多元人散曲中的小令、套數。
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學藝術作品。東周戰國.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陽春白雪」是較為深奧難懂的音樂。相對於通俗音樂而言。語出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後亦用「陽春白雪」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學藝術作品。 △「下里巴人」、「曲高和寡」
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學藝術作品。
用在「高雅藝術」的表述上。
近義:曲高和寡
反義:下里巴人
參考詞語:「白雪陽春」
「陽春白雪」是古代的樂曲名、傳說為春秋時晉師曠或齊劉涓子所作。陽春取其「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義。白雪則取其「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之義。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中、記載了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對話。有一次楚襄王對宋玉說:「我聽到許多有關於你的不好傳言、是不是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宋玉擅長言論、馬上就說:「請大王先寬恕我的過錯、讓我先講一段故事。」楚襄王答應了、於是宋玉便說道:「有一個外地的歌者來到了郢都、在市集中唱著通俗的歌曲、一開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數千人之多;後來他改唱比較不俗的歌曲、跟著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數百人;等到他唱起高妙、優雅的歌曲、又夾雜著許多高難度的技巧、國中能夠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無幾了。這不是因為歌者唱得不好聽、而是因為曲子愈高雅、能夠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樣的、那些批評我的人、不過是些平庸之輩、怎麼能夠欣賞、了解我的為人呢?」宋玉以歌者唱陽春白雪這種高雅的曲子、反而不受到大眾歡迎的例子、來比喻自己高尚不同於流俗、因此不容易被人了解、才會受到排擠。後來「陽春白雪」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學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