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通俗歌曲。語出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後用「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 △「曲高和寡」、「陽春白雪」
01.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源) 02.漢.劉向《新序.卷一.雜事》:「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03.《樂府詩集.卷八三.雜歌謠辭一.題解》:「故歌曲有……下里巴人,又有長歌、短歌、雅歌、緩歌、浩歌、放歌、怨歌、勞歌等行。」 04.清.李漁《閒情偶寄.卷四.演習部.變調.縮長為短》:「有暇即當屬草,請以下里巴人,為白雪陽春之倡。」
後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
參考詞語:「巴人下里」
「下里巴人」本是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通俗歌曲,相對於「陽春白雪」這些高雅的樂曲而言。在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中,記載了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對話。有一次楚襄王對宋玉說:「我聽到許多有關於你的不好傳言,是不是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宋玉擅長言論,馬上就說:「請大王先寬恕我的過錯,讓我先講一段故事。」楚襄王答應了,於是宋玉便說道:「有一個外地的歌者來到了郢都,在市集中唱著通俗的歌曲,一開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數千人之多;後來他改唱比較不俗的歌曲,跟著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數百人;等到他唱起高妙、優雅的歌曲,又夾雜著許多高難度的技巧,國中能夠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無幾了。這不是因為歌者唱得不好聽,而是因為曲子愈高雅,能夠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樣的,那些批評我的人,不過是些平庸之輩,怎麼能夠欣賞、了解我的為人呢?」宋玉以「陽春白雪」這種高雅的曲子來比喻自己,用「下里巴人」這種通俗的歌曲來形容那些因為自身程度不夠而無法了解他,進而排擠他的人,表達了自己不被世人所了解的苦悶心情。後來「下里巴人」這句成語被用來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