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龍飛鳳舞

ㄌㄨㄥˊ ㄈㄟ ㄈㄥˋ ㄨˇ
  1. 形容筆勢生動活潑,後亦用來謔稱人的筆勢凌亂潦草。
    [例]他的草書龍飛鳳舞,不愧是書法名家。

龍飛鳳舞

ㄌㄨㄥˊ ㄈㄟ ㄈㄥˋ ㄨˇ
  1. 形容山勢蜿蜒起伏,氣勢磅礴。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也作「鳳舞龍飛」。

  2. 形容筆勢生動活潑。《老殘遊記》第九回:「草書寫得龍飛鳳舞,出色驚人。」也作「鳳舞龍飛」。

龍飛鳳舞

ㄌㄨㄥˊ ㄈㄟ ㄈㄥˋ ㄨˇ

(一)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語本南朝梁.武帝〈草書狀〉。後亦用「龍飛鳳舞」形容字跡潦草零亂。 (二)形容山勢蜿蜒起伏、氣勢磅礴。語本宋.岳珂《桯史.卷二.行都南北內》。

用法

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褒義。&形容字跡潦草零亂。貶義。

用在「筆勢豪放」的表述上。&用在「筆跡潦亂」的表述上。

例句

  1. 那幅龍飛鳳舞的草書、真是出色驚人!
  2. 這篇草書寫得真是龍飛鳳舞、氣勢非凡。
  3. 他寫的草書龍飛鳳舞、不愧是位書法名家。
  4. 你這龍飛鳳舞的鬼畫符、誰認得出來
  5. 這種龍飛鳳舞的字實在很難辨認、我看給零分算了。
  6. 小明為了趕作業、字寫得龍飛鳳舞、讓老師看不懂。
  7. 瞧你的字寫得這樣龍飛鳳舞、恐怕日子久了連自己也認不得。

辨識

近義:筆走龍蛇鸞翔鳳翥

參考詞語:「鳳舞龍飛、龍蟠鳳舞、龍翔鳳舞、翔龍舞鳳

典故說明

草書為中國書法的一種書寫字體、為書寫方便、快速而產生、大約起於漢代。草書初創時稱為「章草」、是將隸書簡省點畫、保存波勢、草率寫成、但字字分離不相連綿。至漢末、相傳張芝脫去「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跡、將筆勢連綴、上下兩字時時相連、於是形成「今草」、即後世通行的草書。南朝梁武帝、名蕭衍、博學能文、並擅長書法、曾作〈草書狀〉一文、對草書變化多端的體態讚歎有加。他形容草書筆勢婀娜時如柔弱的柳樹、聳峙挺拔時如擺動的長松、婆娑委曲時如飛舞的鳳、宛轉周折時如蟠伏的龍、文云:「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後來「龍飛鳳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法筆勢飄逸、或形容字跡潦草零亂。 + 天目山位於浙江省臨安縣西北與潛縣交接處、有東西兩峰、峰頂各有一池、左右相對、池水清澈冷冽、故名為「天目」。宋代岳珂《桯史》中引錄了一段其他典籍對天目山的描述:「天目山垂兩乳長、龍騫鳳舞到錢塘。」「錢塘」指的是錢塘江、位於浙江省杭州縣城以南;「兩乳」則應指天目山的東西兩峰。這兩句話描述了天目山氣勢之奔放、峰巒起伏蜿蜒至錢塘江。後來「龍飛鳳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山勢蜿蜒起伏、氣勢磅礴。

書證

  1. (一)01.《老殘遊記》第九回:「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幅大屏、草書寫得龍飛鳳舞、出色驚人。」
  2. (二)01.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
  3. 《喻世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婆留發跡》:「羅學究拭土辨認、乃是四句讖語、道是:『天目山垂兩乳長、龍飛鳳舞到錢塘。』」

在其他地方搜尋「龍飛鳳舞」

有提到「龍飛鳳舞」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