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
ㄧ ㄒㄧㄣ ㄧ ㄧˋ (變) ㄧˋ ㄒㄧㄣ ㄧˊ ㄧˋ
同心同意。亦用於指心意專一、毫無他念。#語本《杜氏新書》。
△「全心全意」
用法
心意專一、毫無他念。
用在「潛心專注」的表述上。
例句
- 他工作時精神格外集中、一心一意想著快點完成任務。
- 只要肯一心一意專注做事、成功的機會就會相對增加。
- 她一心一意想出國留學、繼續深造、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 陳媽媽總是一心一意為了兒女付出、只要是孩子要求的、她一定努力給予滿足。
- 姐姐從小到大一心一意只想當畫家、努力多年後、終於在今天開辦個人畫展、完成宿願。
辨識
近義:全心全意
反義:三心二意、心猿意馬
參考詞語:「一心一計」
典故說明
「一心一意」出自於《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其中記載、三國時魏國大臣杜恕在寫給上司宋權的一封信中說到:「若令下官事無大小、咨而後行、則非上司彈繩之意;若咨而不從、又非上下相順之宜。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意思是自己雖為下屬、但如果做任何事都要先問過上司、那麼上司訂定的原則就沒有意義了;假使問了又不能按照上司的決定去做、也是不應該。所以在很多事上、就自己作主了。其中「推一心、任一意」是指揣測上司的想法、與上司同心。「一心一意」就表示同心同意的意思、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他不拘一文二文、常自喜不吝捨。他妻子見慣了的、況是女流、愈加信佛、也自與他一心一意、雖是生意淺薄、不多大事、沒有一日不捨兩文的。」「一」也有專注的意思、因此後世也用「一心一意」表示心意專一之意。如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一心一意無窮已、投漆投膠非足擬。」指兩人的情感濃厚、專一、無窮無盡、用如膠似漆都無法形容。後來「一心一意」這個成語就從「推一心、任一意」演變而出、被用來表示同心同意或心意專一、毫無他念的意思。
書證
- 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一心一意無窮已、投漆投膠非足擬。」
- 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定則不擾擾而靜、靜而不妄動則安、安則一心一意只在此處、千思萬想、務求必得此至善、是能慮而得矣。」
- 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二八齣:「如今我兩人一心一意、永無閒言。」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既有此話、有煩媽媽上覆他、叫他早自掙挫、我自一心一意守他這日罷了。」
-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他不拘一文二文、常自喜不吝捨。他妻子見慣了的、況是女流、愈加信佛、也自與他一心一意、雖是生意淺薄、不多大事、沒有一日不捨兩文的。」
-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陳正公見他如此至誠、一心一意要把銀子借與他。」
- 《官場現形記》第三回:「且說錢典史聽見這條門路、便一心一意的想去鑽。」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