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多動作紛亂又沒條理。※語或出《續傳燈錄.卷二二.慶元府育王佛照德光禪師》。 △「手忙腳亂」
01.《續傳燈錄.卷二二.慶元府育王佛照德光禪師》:「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源) 02.《朱子語類.卷五五.孟子.滕文公下》:「人也只孝得一個父母,那有七手八腳,愛得許多!」 03.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三牛車的文書,與小人三日假限便要完,便有那七手八腳,也攢造不來。」 04.《金瓶梅詞話》第七回:「(薛嫂兒),領率西門慶家小廝伴當,……七手八腳,將婦人床帳、裝奩、箱籠,搬的搬,抬的抬,一陣風都搬去了。」 05.《醒世恆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眾匠人聞言,七手八腳,一會兒便安下柱子,抬梁上去。」 06.《紅樓夢》第二六回:「吃了茶,薛蟠即命人擺酒來。說猶未了,眾小廝七手八腳擺了半天,方纔停當歸坐。」 07.《儒林外史》第三回:「眾人七手八腳將他扛抬了出來,貢院前一個茶棚子裡坐下,勸他喫了一碗茶,猶自索鼻涕,彈眼淚,傷心不止。」 08.《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說話間,那班婦女就七手八腳,各人找各人籤帖兒,都要求老爺破說。」 09.《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四回:「左右的,聽了這話便七手八腳,把當事拿了,交給差役,往班房裡一送。」
形容人多動作紛亂又沒條理。
近義:手忙腳亂
「七手八腳」及「手忙腳亂」都有緊張慌亂的意思。
「七手八腳」側重於人多手雜,用在很多人做同一件事的時候;「手忙腳亂」側重於沒有條理地忙亂,一個人或很多人一起時都可用。 |
七手八腳 手忙腳亂 ○ ○ 老王忽然昏倒了,鄰居們∼地把他扶到騎樓下休息。 ㄨ ○ 看你∼的樣子,還是讓別人來做吧!
漢語的語詞常見由「七、八」所構成,如:「七上八下」、「亂七八糟」、「七零八落」、「七歪八倒」、「七嘴八舌」等,這些例子大概都有不整齊、錯落的意思。「七手八腳」也是如此,用來形容人多動作紛亂又沒條理。比較早的出處見於《續傳燈錄.卷二二.慶元府育王佛照德光禪師》:「七手八腳,三頭兩面。」三頭兩面,就是比喻人詭譎善變,玩弄兩面手法。所以禪師語義當是用來形容塵世煩亂,人情複雜。因此要人「耳聽不聞,眼覷不見」,也就是有所不聞,有所不見的意思。後來「七手八腳」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人多動作紛亂又沒條理。這句成語常見於小說中,例如《金瓶梅詞話》第七回:「七手八腳將婦人床帳、裝奩、箱籠,搬的搬,抬的抬,一陣風都搬去了。」《紅樓夢》第七○回:「這裡小丫頭們聽見放風箏,巴不得一聲兒,七手八腳,都忙著拿出個美人風箏來。」這兩個例子都是在形容多人一起動手,煩亂一片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