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手舉足,舞動跳躍。#語本《詩經.大序》。後亦用「手舞足蹈」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01.漢.明帝〈白紵篇大雅〉詩:「在心曰志發言詩,聲成于文被管絲。手舞足蹈欣泰時,移風易俗王化基。」 02.唐.李迥秀〈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詩:「手舞足蹈方無已,萬年千歲奉薰琴。」 03.《舊唐書.卷八九.王方慶列傳》:「比來朝官不遵禮法,身有哀容,陪預朝會,手舞足蹈,公違憲章。名教既虧,實玷皇化。」 04.《水滸傳》第三九回:「宋江寫罷……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 05.《西遊記》第九八回:「那長老手舞足蹈,隨著行者,直至雷音寺山門之外。」 06.《醒世恆言.第三卷.賣油郎獨占花魁》:「秦重如做了一個遊仙好夢,喜得魄蕩魂消,手舞足蹈。」 07.《醒世姻緣傳》第七三回:「看來看去,恰好正是老侯、老張這個盜婆領了一大群婆客,手舞足蹈的從遠遠走來。」 08.《隋唐演義》第三○回:「這煬帝說到了興豪之際,得意之時,不覺得手舞足蹈,欣然暢快起來。」 09.《紅樓夢》第四一回:「當下劉姥姥聽見這般音樂,且又有了酒,越發喜的手舞足蹈起來。」 10.《蕩寇志》第三四回:「且說召忻擒了魯達、武松、李逵回莊,端的歡喜得手舞足蹈。」 11.《三俠五義》第二一回:「惟有四爺趙虎比別人尤其放肆,杯杯淨,盞盞乾,樂的他手舞足蹈。」 12.《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兄弟三人身到此時,不禁手舞足蹈,樂得不可收拾。」
揮手舉足,舞動跳躍。&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參考詞語:「足蹈手舞」
《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朝廷樂章,分為風、雅、頌三大類。今日留傳的《詩經》序文,有大序、小序之分,大序置於十五國風之前,論述詩歌的產生、功能及體制等;小序則置於各詩篇首,說明各詩的主旨及背景。大序說:詩,是志趣的表現。當心中的志趣用語言抒發出來,便成為詩。但如果內心情感激動到用語言表達還覺得不足時,就會發出嘆息的聲音;當發出嘆息聲仍覺不足時,便會以吟詠的方式來抒發;以吟詠的方式猶感不足時,便會不知不覺地揮手舉足,舞動跳躍起來。後來「手舞足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亦用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