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頓時開闊明亮起來。語出晉.陶潛〈桃花源記〉。後亦用「豁然開朗」形容心境忽然變得開闊暢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領悟到某個道理。 △「世外桃源」、「恍然大悟」、「豁然大悟」
01.晉.陶潛〈桃花源記〉:「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源) 02.《梁書.卷二二.太祖五王列傳.鄱陽王恢》:「後又目有疾,久廢視瞻,有北渡道人慧龍得治眼術,恢請之。既至,空中忽見聖僧。及慧龍下鍼,豁然開朗,咸謂精誠所致。」 03.《紅樓夢》第九一回:「寶玉豁然開朗,笑道:『很是很是。你的性靈比我竟強遠了,怨不得前年我生氣的時候你和我說過幾句禪語,我實在對不上來。』」 04.《浮生六記.卷二.閑情記趣》:「虛中有實者,或山窮水盡處,一折而豁然開朗;或軒閣設廚處,一開而可通別院。」
眼前頓時變得開闊明亮。&形容心境忽然變得開闊暢快。&形容突然領悟到某個道理。
豁,音ㄏㄨㄛˋ。開通、開闊。不可寫作「谿」。
晉朝陶潛所寫的〈桃花源記〉,內容是敘述在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漁夫,有一天沿著溪水划船捕漁,不知道划了多久,忽然到了一個開滿桃花、景色非常優美的地方。漁夫心裡覺得十分驚訝,於是便繼續向前划。到了溪水源頭,他看到一座山,山下有個小小的洞口,洞口中好像透出一點點光亮,於是漁夫下船,從那個洞口走進去。本來洞口非常狹窄,只能容許一個人通過,再走幾十步,出現一個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理想世界。文內「豁然開朗」的原意是:眼前頓時開闊明亮起來。後來也被用來形容心境忽然變得開闊暢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領悟到某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