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做一件事、同時有兩方面的收穫。 #◎語本《戰國策.秦策二》。 △「一箭雙雕」
比喻做一件事、同時有兩方面的收穫。
用在「一事二益」的表述上。
參考詞語:「一舉兩便、一舉兩利、一舉兩全」
「一舉兩得」及「一箭雙雕」都有做一件事有兩種收穫的意思。 「一舉兩得」側重於比喻取得兩種好處;「一箭雙雕」則側重於達到兩個目標。
一舉兩得 一箭雙雕 |
○ ☓ 種花既可美化環境、又可怡情養性、真是∼。 |
☓ ○ 這次緝凶行動∼、不但逮捕到殺人犯、同時也破獲了販毒集團。 |
戰國時候、因為楚國斷絕與齊國的盟友關係、因此齊國打算出兵攻伐楚國。陳軫則向楚王建議:「可以割地給齊國、以求得調解;又能因此向秦國講和。」於是楚王就派陳軫前往秦國、秦王對陳軫說:「你以前曾在秦國任職、說起來我們算是舊識。因為我沒有治國的才能、所以你後來就離開秦國、到楚國去了。現在齊、楚即將互相攻伐、我如果出兵相救、也許有利、有弊。你現在不能只為楚王計謀、應該也要有其他的方法來為我策畫一下。」陳軫就舉了管與的例子回答秦王:以前有兩隻老虎為了爭食一個人而相鬥、管莊子看到了、就要將牠們殺死、這時管與卻阻止說:「兩隻老虎互相爭鬥、結果必定是大的受傷、而弱小的死亡。既然如此、你等老虎受了傷再殺牠們、就可以只做一個動作、而同時得到兩隻老虎;省了一次的力氣、但實際上卻等於是刺殺了兩隻老虎。」陳軫的用意在告訴秦王、齊、楚兩國如果開戰、秦國派兵前往、不但有救齊國的好處、也讓楚國免於被攻伐的危險。他的計謀不僅讓秦國得到好處、也同時為楚國解除了危機。典源又見《戰國策.秦策一》。內容則是表述司馬錯與張儀於秦惠王前、爭論該伐蜀還是伐韓。司馬錯建議伐蜀、因為秦國如果出兵伐蜀、不但可以得其國、而且將因為為百姓除去暴虐的國君而獲得百姓的擁戴與支持、同時得到名、實兩方面的好處。後來「一舉兩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一件事、同時有兩方面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