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一舉兩得

ㄧ ㄐㄩˇ ㄌㄧㄤˇ ㄉㄜˊ
  1. 比喻一種舉動同時兼收兩利。
    [例]種花既可美化環境,又可怡情養性,真是一舉兩得。

一舉兩得

ㄧ ㄐㄩˇ ㄌㄧㄤˇ ㄉㄜˊ
  1. 比喻一種舉動同時兼收兩利。《晉書.卷五一.束晳傳》:「一舉兩得,外實內寬,增廣窮人之業,以闢西郊之田,此又農事之大益也。」《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伯牙討這個差使,一來,是個大才,不辱君命;二來,就便省視鄉里,一舉兩得。」也作「一舉兩便」。

一舉兩得

ㄧ ㄐㄩˇ ㄌㄧㄤˇ ㄉㄜˊ (變) ㄧˋ ㄐㄩˇ ㄌㄧㄤˇ ㄉㄜˊ

比喻做一件事、同時有兩方面的收穫語本《戰國策.秦策二》。 一箭雙雕

用法

比喻做一件事、同時有兩方面的收穫。

用在「一事二益」的表述上。

例句

  1. 種花既可美化環境、又可怡情養性、真是一舉兩得。
  2. 登山運動既可以減肥、又可以健身、正是件一舉兩得的事。
  3. 垃圾分類、既可減少垃圾量、又能資源回收、真是一舉兩得。
  4. 唱卡拉ok、既可以滿足表演欲望、又可以和同事同樂、真是一舉兩得。
  5. 這一趟南部旅遊、不但探訪多處古蹟、也見到了多位老友、真是一舉兩得。
  6. 參加這次學術研討會、不僅得到新的學術資訊、又得以認識許多專家學者、真是一舉兩得。
  7. 我有個一舉兩得的好法子、那就是我們親自去拜訪他、如此一來既可解釋誤會、又可以當面訪問他、豈不美哉!

辨識

近義:一石二鳥一箭雙雕事半功倍

反義:一無所得事倍功半徒勞無功顧此失彼

參考詞語:「一舉兩便、一舉兩利、一舉兩全

「一舉兩得」及「一箭雙雕」都有做一件事有兩種收穫的意思。 「一舉兩得」側重於比喻取得兩種好處;「一箭雙雕」則側重於達到兩個目標。

一舉兩得 一箭雙雕
○ ☓ 種花既可美化環境、又可怡情養性、真是∼。
☓ ○ 這次緝凶行動∼、不但逮捕到殺人犯、同時也破獲了販毒集團。

典故說明

戰國時候、因為楚國斷絕與齊國的盟友關係、因此齊國打算出兵攻伐楚國。陳軫則向楚王建議:「可以割地給齊國、以求得調解;又能因此向秦國講和。」於是楚王就派陳軫前往秦國、秦王對陳軫說:「你以前曾在秦國任職、說起來我們算是舊識。因為我沒有治國的才能、所以你後來就離開秦國、到楚國去了。現在齊、楚即將互相攻伐、我如果出兵相救、也許有利、有弊。你現在不能只為楚王計謀應該也要有其他的方法來為我策畫一下。」陳軫就舉了管與的例子回答秦王:以前有兩隻老虎為了爭食一個人而相鬥、管莊子看到了、就要將牠們殺死、這時管與卻阻止說:「兩隻老虎互相爭鬥、結果必定是大的受傷、而弱小的死亡。既然如此、你等老虎受了傷再殺牠們、就可以只做一個動作、而同時得到兩隻老虎;省了一次的力氣、但實際上卻等於是刺殺了兩隻老虎。」陳軫的用意在告訴秦王、齊、楚兩國如果開戰、秦國派兵前往、不但有救齊國的好處、也讓楚國免於被攻伐的危險。他的計謀不僅讓秦國得到好處、也同時為楚國解除了危機。典源又見《戰國策.秦策一》。內容則是表述司馬錯與張儀於秦惠王前、爭論該伐蜀還是伐韓。司馬錯建議伐蜀、因為秦國如果出兵伐蜀、不但可以得其國、而且將因為為百姓除去暴虐的國君獲得百姓的擁戴與支持、同時得到名、實兩方面的好處。後來「一舉兩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一件事、同時有兩方面的收穫。

書證

  1. 《東觀漢記.卷八.耿弇列傳》:「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復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也。」
  2. 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九齣:「既斷他往來之路、又全你兄妹之情、豈不一舉兩得?」
  3. 《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秦楚交伐、鄭必重困。乘其未入境、當往迎之、因導之使同伐宋國。一則免楚之患、二則激晉之來、豈非一舉兩得?」
  4. 《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伯牙討這個差使、一來、是個大才、不辱君命、二來、就便省視鄉里、一舉兩得。」
  5.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胡生道:『我今夜乘暗躲在你家後房、樂得與你歡樂、明日我妝做一個鬼、走了出去、卻不是一舉兩得。』」
  6.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七回:「成敬意也罷、不成敬意也罷、今日這個局、既然允許了、總逃不了的;就何妨借此一舉兩得呢?」

在其他地方搜尋「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