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匹馬並排駕車,齊頭奔馳。語出南朝宋.劉勰《文心雕龍.附會》。後用「並駕齊驅」比喻彼此實力相當,不分軒輊。 △「不相上下」、「齊足並驅」
01.南朝宋.劉勰《文心雕龍.附會》:「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並駕齊驅,而一轂統輻,馭文之法,有似於此。」(源) 02.《宣和畫譜.卷一.醉真圖一》:「何長壽與范長壽同師法,故所畫多相類,然一源而異派,論者次之。至於並駕齊驅,得名則均也。」 03.《鏡花緣》第二八回:「原來國王因近日本處文風不及鄰國,其能與鄰邦並駕齊驅者,全仗音韻之學。」
並排駕車,齊頭奔馳。&比喻彼此實力相當,不分軒輊。
近義:並肩前進、齊頭並進、不相上下、勢均力敵、齊足並驅、旗鼓相當
參考詞語:「並驅齊駕、方駕齊驅、齊驅並駕、齊驅並驟」
駕,音ㄐ|ㄚˋ。騎、乘。不可寫作「架」。 「並駕齊驅」及「不相上下」都有程度相當的意思。
「並駕齊驅」側重於兩者一樣好;「不相上下」側重於兩者差不多。 |
並駕齊驅 不相上下 ○ ㄨ 你要想與第一名的同學∼,可得經過一番努力。 ㄨ ○ 這兩樣商品的價錢∼,你就隨便選一個吧!
南朝文人劉勰的《文心雕龍》一書,主要在論述文章的體制以及文學源流、原理、批評方法等,對後世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有很深遠的影響。其中〈附會〉一篇闡述文章結構要首尾一貫,文意要緊密充實的寫作道理。說明寫文章必須先構思文章的架構,因為文章並沒有固定的格式規範,寫作時的思緒也是變化多端,如果一開始不先做好全面的安排,文意一定會相當混亂,也就不可能寫出好的文章,所以一定要先認識文章的條理。劉勰用駕馭馬車來比喻構思的重要性:「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並駕齊驅,而一轂統輻」,意思是說:這就有如四匹馬拉車,每匹馬的力道不一,但韁繩如能操作得像琴弦一樣和諧的話,四匹馬就能齊頭並進,車轂也能控制好輪輻,讓車子快速前進。「並駕齊驅」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比喻彼此實力相當,不分軒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