遜,謙恭。「出言不遜」指說話傲慢無禮。#語本《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
01.《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02.《三國演義》第二七回:「杜遠出言不遜,被某殺之。」 03.《喻世明言.卷三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八歲縱筆成文,本郡舉他應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遜,冲突了試官,打落下去。」 04.《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話說山東有一個耕夫,不記姓名,因耕自己田地,侵犯了鄰人墓道,鄰人與他爭論,他出言不遜,鄰人就把他毒打不休,須臾身死。」 05.《隋唐演義》第七回:「我那拙夫,是個小人的見識;見秦爺少幾兩銀子,出言不遜。秦爺是大丈夫,把他海涵了。」 06.《東周列國志》第一八回:「桓公大怒曰:『匹夫出言不遜!』喝令斬之。」 07.《鏡花緣》第四五回:「隨後屠龍童兒也來岸上,向黃面道人道:『孽龍出言不遜,不肯上來。弟子本要將其屠戮,因未奉法旨,不敢擅專,特來請示。』」
說話傲慢無禮。
參考詞語:「出言無狀、口出不遜」
《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是記述漢高祖至武帝五代漢皇的后妃之事,以正后為主,兼及后妃的親族,故稱為外戚世家。從這些后妃之事,可以反映宮廷內部的情況,也能看到帝王生活中的另一面。后妃之間為了爭寵、爭權勢而進行的明爭暗鬥,往往也構成了整個政治形態中鬥爭的一部分。典源是敘述景帝與栗姬之間的一段史事。栗姬是景帝長子的母親,與長公主有一些磨擦,長公主為此常常在景帝面前說栗姬的不是,景帝因此惱恨栗姬。曾經有一次,景帝身體不好,心情不快樂,就把那些被封王的兒子們託付給栗姬,並對她說:「我死了以後,你要好好的照顧他們。」栗姬因為生氣,不肯答應,說話還傲慢無禮。景帝很氣憤,懷恨在心,但並沒有說出口。後來「出言不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言不遜」演變而出,指說話傲慢無禮。另參考資料《三國志》這一段,記載了曹魏名將張郃的事跡,內容就有「出言不遜」這句成語。張郃,在東漢末年,各地起兵爭奪天下之時,歸附於袁紹。在官渡之戰中,他建議袁紹派重兵增援烏巢。袁紹未採納,反而採用郭圖的計策,結果袁軍大敗。郭圖則為此感到羞愧,為推卸責任,反而誣陷張郃,說他因為袁軍失敗而感到高興,說話傲慢無禮。張郃因為害怕遭到不測,便憤而投奔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