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力不從心

ㄌㄧˋ ㄅㄨˋ ㄘㄨㄥˊ ㄒㄧㄣ
  1. 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
    [例]意志消沉時,做起事來總覺得力不從心。

力不從心

ㄌㄧˋ ㄅㄨˋ ㄘㄨㄥˊ ㄒㄧㄣ
  1. 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莎車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也作「力不副心」、「力不從願」。

力不從心

ㄌㄧˋ ㄅㄨˋ ㄘㄨㄥˊ ㄒㄧㄣ

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語或本漢.班昭〈為兄超求代疏〉。

用法

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

用在「能力不足」的表述上。

例句

  1. 真抱歉!不是不肯幫忙實在力不從心。
  2. 他想把兒子出國留學,但實在力不從心。
  3. 對我來說,編輯辭典是一件力不從心的事。
  4. 大概是上了年紀,爬起樓來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5. 年紀漸大,要做的事還很多,但常感到力不從心。
  6. 這個單位弊病沉痾已久,改革起來令我覺得力不從心。
  7. 火災發生時,我心裡知道要趕快跑,但是我就是力不從心。
  8. 大概因為上半場太激烈了,以致下半場時,雙方踢球都已力不從心。
  9. 每個人身體都要健壯,否則要拚遠大前途時,只得感嘆力不從心了。
  10. 古人說:「近來懶上樓。」我這才領略,原來那是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辨識

近義:力不能支、力不勝任力有未逮、力所不及、心有餘而力不足心餘力絀無能為力

反義:力所能及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參考詞語:「力不從願、力不副心、力不逮心、力不及心

典故說明

「力不從心」是一種心裡想做,卻氣力不足的情況。在漢.班昭〈為兄超求代疏〉曾用到此言。東漢時,班超受皇帝之命出使西域,平定與安撫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讓他們歸順漢朝。由於對國家有極大的貢獻,皇帝便賜他做西域都護,還封他為定遠侯,讓他駐守在西域,維繫邊界的和平。班超因此在西域一待就是三十年,一直是盡忠職守,但是到了晚年,非常想家,於是上書皇帝,希望能讓他回鄉養老。但一等三年都沒有回音,他的妹妹班昭於是寫了一封信,幫哥哥向皇帝求情,說班超在西域為朝廷效命了三十年,現在七十歲了,年老多病,體力大不如前,眼睛、耳朵都不管用了,走路還要藉助拐扙。雖然很想替國家效力到生命中最後一刻,但現在身體如此衰弱,如果哪天敵人突然發生叛變,他就算有心,力量也不足以平定動亂。到時不但對國家會有極大的傷害,群臣之前的努力也會付諸流水。班昭懇求皇帝讓哥哥回國,不要讓他就這樣老死異鄉。信的內容處處流露出深厚的兄妹之情,皇帝看了大受感動,下詔讓班超回國,而班超在回到洛陽一個月後就病逝了。這裡的原文就用了「超之氣力,不能從心」。另外在《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也提到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復興漢室,西域各小國都來歸附,希望能得到保護,避免被他國併吞。但等了許久都沒看到漢室派兵過來,非常著急,鄯善國的國王就寫信給漢光武帝,說明帝國再不派兵前來,就只好去依附你們的敵人-匈奴了。漢帝鑒於國內局勢剛剛穩定下來,短期之內無法派兵到西域保護這些國家,於是便回覆說:「我們目前無法派兵前去,你們有歸附漢帝國的心,但力量上無法達到的話,就請你們自行去依附其他國家吧!」這些小國就只好去依附匈奴了。這裡的原文用的就是「力不從心」。後來就演變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

書證

  1. 《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2. 《洛陽伽藍記.卷一.永寧寺》:「京師士眾,未習軍旅,雖皆義勇,力不從心。」
  3. 《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只是小娘子千金聲價,小可家貧力薄,如何擺布,也是力不從心了。」
  4. 《東周列國志》第二八回:「萬一力不從心,惟有一死,以謝先君而已。」
  5. 《官場現形記》第二四回:「無奈溥四爺提筆在手,欲寫而力不從心,半天畫了兩畫,一個『麗』字寫了寫不對。」
  6.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弓兵伺候了老爺十年多,老爺平日待我們十分恩厚;不過,缺苦官窮,有心要調劑我們,也力不從心罷了。」

在其他地方搜尋「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