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綽有餘」之「有餘」,典源作「有裕」。綽綽,寬裕貌。指恩義情厚。語本《詩經.小雅.角弓》。後用「綽綽有餘」形容各方面非常寬裕,足以應付所需。 △「遊刃有餘」、「綽有餘地」、「綽有餘裕」
01.《三俠五義》第三回:「先生又說道:『若論令郎刻下學問,慢說是秀才,就是舉人進士,也是綽綽有餘的了,將來不可限量。』」 02.《文明小史》第三回:「這綠營的兵固然沒用,然而出來彈壓這般童生與一班烏合之眾,尚覺綽綽有餘。」
形容各方面非常寬裕,足以應付所需。
反義:力不從心、力不勝任、入不敷出、捉襟見肘、寅吃卯糧、綆短汲深
參考詞語:「綽有餘、綽綽有裕、綽綽有餘力」
「綽綽有餘」及「遊刃有餘」都有寬裕從容,足以應付的意思。
「綽綽有餘」側重於寬裕義,適用範圍較廣;「遊刃有餘」側重於從容義,多用在能力等抽象事物上。 |
綽綽有餘 遊刃有餘 ○ ○ 憑我們現在的實力承辦此事,固然∼,但是仍然不可掉以輕心。 ○ ㄨ 這屋子夠大,住上二戶人家,還∼呢!
「綽綽有餘」原作「綽綽有裕」,出自於《詩經.小雅.角弓》。這一首詩是在勸告王朝貴族不要疏遠兄弟親戚而親近小人。兄弟之間應該和睦而不疏遠,在上位者是人民的模範,如果本身疏遠了兄弟親戚間的關係,人民就會仿效;相反地,如果在上位者,與兄弟和睦,人民也會跟著做。兄弟間的感情融洽,相處就會寬厚;感情不融洽,就會互相殘害。後來「綽綽有裕」轉為「綽綽有餘」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各方面非常寬裕,足以應付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