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土成山,已至九仞,卻因差最後一簣而不能成功。比喻事情只差最後一步,卻因未能堅持到底而前功盡棄。語出《書經.旅獒》。 △「功敗垂成」、「前功盡棄」
01.《書經.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源) 02.《晉書.卷五九.汝南王亮列傳》:「贊曰:『……長沙奉國,始終靡慝;功虧一簣,奄罹殘賊。』」 03.明.海瑞《海瑞集.上編,中舉前後時期.平黎疏》:「功虧一簣,坐失事機,陛下將奚取哉!」 04.明.張岱〈募修岳鄂王祠墓疏〉:「然往往銳意興造,而力輟半途者有之;猛思合嵿,而功虧一簣者有之。」
比喻事情只差最後一步,卻因未能堅持到底而前功盡棄。
參考詞語:「一簣而虧、九仞一簣、未成一簣、為山止簣、虧於一簣」
「功虧一簣」及「前功盡棄」都有事情進行到最後卻未能完成的意思。
「功虧一簣」指因只差最後一點努力而失敗,含有惋惜之意;「前功盡棄」指事情進行了一大半而失敗,毀掉前面的努力。 |
功虧一簣 前功盡棄 ○ ○ 都快爬到山頂了,你卻要放棄,豈不∼? ㄨ ○ 這次颱風將即將採收的果實打落一地,使果農∼,血本無歸。
周武王滅了商朝,安定天下,聲威顯赫,四方蠻夷都來進貢。西方有個叫旅的國家,進貢了幾隻土產的獒犬。召公奭害怕武王玩物喪志,勸王繼續修德慎行,重視賢能,不要珍惜異物,以盡安定國家和保護人民的責任。如果不注意小節,最後會連累大德,就像堆積一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一簣土了,卻不肯覆上去而放棄,功敗垂成,這實在太可惜了。「功虧一簣」出現在這席話中,比喻事情只差最後一步,卻因未能堅持到底而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