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土崩瓦解

ㄊㄨˇ ㄅㄥ ㄨㄚˇ ㄐㄧㄝˇ
  1. 比喻澈底失敗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例]這支滿壘全壘打,打得對方的士氣土崩瓦解,潰不成軍。

土崩瓦解

ㄊㄨˇ ㄅㄥ ㄨㄚˇ ㄐㄧㄝˇ
  1. 土房崩塌磚瓦破碎。語出《鬼谷子.抵巇》:「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比喻澈底潰敗,不可收拾。《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雖有同旦之材,無所復陳其巧,而以責一日之孤,誤哉!」《三國演義》第二二回:「若回旆反徂,登高岡而擊鼓吹,揚素揮以啟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也作「瓦解土崩」。

土崩瓦解

ㄊㄨˇ ㄅㄥ ㄨㄚˇ ㄐㄧㄝˇ

土石崩塌、磚瓦破碎。比喻人民的反抗,及政權內部的爭鬥。語本《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列傳》。後亦用「土崩瓦解」來比喻澈底潰敗,不可收拾。 分崩離析

用法

01.《鬼谷子.抵巇》:「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聖人竄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 02.《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漢.班固〈秦紀論〉:「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雖有周旦之材,無所復陳其巧,而責以一日之孤,誤哉!」 03.《東觀漢記.卷一○.竇融列傳》:「率厲五郡精兵,羌胡畢集,兵不血刃,而虜土崩瓦解。」 04.《宋書.卷六九.范曄列傳》:「吾雖幽逼日苦,命在漏刻,義慨之士,時有音信。每知天文人事,及外間物情,土崩瓦解,必在朝夕。」 05.《宋史.卷二八八.孫沔列傳》:「若恬然不顧,遂以為安,臣恐土崩瓦解,不可復救。」 06.明.張鳳翼《灌園記》第六齣:「土崩瓦解須臾事,四下軍聲起,孤城累卵危。」

形容土石崩塌、磚瓦破碎的情景。&比喻澈底潰敗,不可收拾。

例句

  1. 用在「屋舍崩塌」的表述上。&用在「潰散瓦解」的表述上。

辨識

近義:支離破碎分崩離析四分五裂

反義:牢不可破固若金湯堅不可摧堅如磐石

參考詞語:「冰散瓦解、瓦解土崩

「土崩瓦解」及「分崩離析」都是用來形容組織團體的破裂。

「土崩瓦解」側重於組織團體結構的垮臺、崩解 ;「分崩離析」側重於組織團體內部的離散、分裂。

土崩瓦解 分崩離析 ○ ㄨ 這個流氓幫派的成員陸續被警方逮捕後,終將會走上∼的命運。 ㄨ ○ 老人一死,子孫就陷入財產爭奪戰,原來辛苦建立的事業王國頓時∼。

典故說明

土崩」是指土石崩落,則土石之上的東西,必然隨之消解傾覆。「瓦解」則是指磚瓦破碎。磚瓦破碎可以再行修復,較之於土崩,相對損害程度較輕。在漢代,徐樂為勸諫漢武帝的窮兵黷武,所以曾上書談到當時的國家情況,分別用了「土崩」與「瓦解」這兩個語詞,加以說明二者的不同,藉此勸導武帝施政愛民。根據史書的記載,當時的社會實況是這樣的︰西漢自漢初的文景之治,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國力充沛。漢武帝雄才大略,即位後一改漢初無為而治的政策,進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貨幣,建立年號,繼續削藩、加強中央集權,並取消和親、主動出擊匈奴,使得漢朝聲威大振。但長期對外用兵,讓原本豐裕的國力消耗殆盡。為了應付龐大的軍費,武帝又開納捐之例,定鹽鐵酒國營專賣,設均輸平準法,但諸多措施,仍無法挽救日漸頹敗的國勢。而以錢買爵,造成貪污風氣;重用酷吏,律令嚴苛,更使臣民刑獄甚濫,生活痛苦。徐樂亟思挽救國勢,便上書向武帝陳述治國之道,他特別強調地舉史事說明:「國家最大的憂患在於土崩,而不在於瓦解。所謂的土崩,就是人民因為不堪暴政之苦,終於群起反抗。所謂的瓦解,就是政權內部的互相鬥爭。土崩將讓舊有的政權遭到推翻,建立新的政權;而瓦解只是造成人事的改變而已。」徐樂希望能惕勵武帝不可一味地窮兵黷武,更應該體諒人民的疾苦,使得人民能夠真正安居樂業,這樣一來,自然能夠威震天下,平服四夷。到了班固寫〈秦紀論〉時,「土崩」與「瓦解」已經合用,作為一句成語來使用。後來「土崩瓦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澈底潰敗,不可收拾。此語另見用於《鬼谷子.抵巇》,以《鬼谷子》時代較多疑慮,故仍以《史記》為源。

書證

  1. 可怕的土石流讓許多屋舍土崩瓦解。
  2. 看到地震後災區土崩瓦解的鏡頭,真是令人觸目驚心。
  3. 民心士氣凝聚不易,但要它土崩瓦解可快得很。
  4. 許多的舊制度在一連串的改革後,正處於土崩瓦解中。
  5. 這個計畫得由大家群策群力完成,任何人離開,都將使計畫土崩瓦解。
  6. 經理要是一直如此剛愎自用,最後一定眾叛親離,公司也就土崩瓦解了。
  7. 有人在股市不斷散播謠言,好不容易重建的投資人信心,又再次土崩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