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身上被泥、水沾汙,不利行動。比喻糾纏牽扯。※#語或出《景德傳燈錄.卷七.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後用「拖泥帶水」比喻言辭或行為不乾脆。
01.《景德傳燈錄.卷七.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主人勤拳,帶累闍梨,拖泥帶水。」(源) 02.《五燈會元.卷一五.開先善暹禪師》:「一棒一喝,猶是葛藤,瞬目揚眉,拖泥帶水。如何是直截根源?」 03.《五燈會元.卷一七.黃龍祖心禪師》:「看!拂子走過西天,卻來新羅國裡,知我者謂我拖泥帶水,不知我者贏得一場怪誕。」 04.《朱子語類.卷二七.論語.里仁篇下》:「若曉得曾子意思,雖則是『忠恕』二字,而發明一貫之旨昭然。但此語難說,須自意會。若只管說來說去,便拖泥帶水。」 05.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語貴脫灑,不可拖泥帶水。」 06.《西遊記》第二二回:「真個也如飛似箭,不多時,身登彼岸,得脫洪波;又不拖泥帶水,幸喜腳乾手燥,清淨無為,師徒們腳踏實地。」 07.《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卻說陳大郎在下處呆等了幾日,並無音信。見這日天雨,料是婆子在家,拖泥帶水的進城來問個消息,又不相值。」 08.《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安老爺同了委員起程,太太也在那衙門住不住了,便連夜的帶著行李,拖泥帶水的,也奔淮安而來。」
身上被泥、水沾汙不利行動。 &比喻言辭或行為不乾脆。
近義:牽絲攀藤
參考詞語:「帶水拖泥、帶雨拖泥」
「拖泥帶水」原本的意思是身上被泥、水沾汙,不利行動。可用於比喻糾纏牽扯。此義可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七.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中記載的一段對答:僧人問寶徹禪師什麼是佛法大意?禪師沒有回答。僧人只好去問石霜禪師,結果石霜禪師回答:「主人勤拳帶累,闍黎拖泥帶水。」這裡「拖泥帶水」是糾纏牽扯,因而無法直探禪的本源之意。另外在《五燈會元.卷三.麻谷寶徹禪師》,也可見到「主人擎拳帶累,闍黎拖泥涉水」這兩句話,只是用字有些不同,其實意思是一樣的,但是這個語義只見於此。後來「拖泥帶水」這句成語,則多用來比喻言辭或行為不乾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