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前人所畫的圖象,去尋求當代的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成規,呆板不知變通。語本《漢書.卷六七.楊胡米梅云傳.梅福》。後亦用「按圖索驥」比喻按照所掌握的線索辦事。
01.元.袁桷〈示從子瑛〉:「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 02.明.趙汸〈葬書問對〉:「夫勢與形,理顯而事難以管窺豹者,每見一班按圖索驥者,多失於驪黃牝牡。」 03.清.藍鼎元〈論潮普割地事宜書〉:「復以普令少年,未經身歷地方,按圖索驥。舍目前之貴山,留三害于肘腋;越隔遠之洋烏,開將來以梗化。潮人藉口終起爭端,即使洋烏不再奪還,亦為雨邑無窮之累。」
比喻做事拘泥成法,呆板不知變通。 &比喻按照所掌握的線索辦事。
參考詞語:「按圖索駿」
西漢成帝時,太后王政君的哥哥王鳳以外戚身分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專斷朝政,排除異己,朝中大臣都敢怒不敢言。梅福看到這樣的情況,忍不住寫了一封信給皇上,信中陳述一國之臣與國家興亡的緊密關係,進而評論朝廷的舉才方式。他認為朝廷現在想完全套用夏、商、周三代的舉才方式,這就好像拿著周朝人伯樂所畫的圖象,到市場裡尋找千里馬一樣,結果當然是找不到。這並非舊有的方法不好,而是時間、空間都已經改變,舊時的方式可能不適用於今時,所以當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成帝並沒有聽進梅福的諫言,仍是耽於酒色,怠忽朝政,因而埋下了外戚亂政的禍根。後來「按圖索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事拘泥成規,呆板不知變通。今則多用以比喻按照所掌握的線索來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