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捨本逐末

ㄕㄜˇ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1. 不求事物的根本,只重視支節。
    [例]做事要分輕重緩急,千萬不可捨本逐末。

捨本逐末

ㄕㄜˇ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1. 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而只重視微末小節。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捨本逐末,賢哲所非。」也作「舍本事末」。

捨本逐末

ㄕㄜˇ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指人民不務農業從事工、商。語本《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後用「捨本逐末」指人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舍本治末」、「捨本就末」

用法

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

用在「不知輕重」的表述上。

例句

  1. 抓不住問題的根本,一味在末節上使力,就是捨本逐末了。
  2. 如果我們不充實內容,只在包裝上下功夫,就顯得捨本逐末了。
  3. 學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勸人做事按部就班,不要捨本逐末。
  4. 他們每次開會都捨本逐末,不探討最根本的問題,只在末節上大做文章。
  5. 現代的父母多半犯了捨本逐末的大忌,只想到孩子的課業成績,卻忘了孩子身心健全的培養

辨識

近義:本末倒置買櫝還珠

反義:追本窮源

參考詞語:「舍本逐末、背本趨末、棄本逐末、舍本事末、棄本就末、背本逐末、逐末遺本、舍本理末、舍本務末、舍本即末、舍本問末、損本逐末、逐末捨本

典故說明

「捨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書證

  1. 《抱朴子.外篇.自敘》:「洪稟性尪羸,……又患弊俗捨本逐末,交游過差,故遂撫筆閑居,守靜蓽門。」
  2. 南朝陳.庾僧淵〈代答張君祖〉詩:「捨本而逐末,悔吝生有情。」
  3.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捨本逐末,賢哲所非。日富歲貧,飢寒之漸。故商賈之事,闕而不錄。」
  4. 《宦海》第一回:「放著一班做官的人,不先去考察他們的程度,卻只嫌著百姓們的程度不合,豈不是捨本逐末麼?」

在其他地方搜尋「捨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