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達事理、洞見時勢的人、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語本《詩經.大雅.烝民》。後亦用「明哲保身」指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 △「獨善其身」
明達事理、洞見時勢的人、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
用在「明事慎行」的表述上。&用在「退縮自保」的表述上。
參考詞語:「明哲防身」
「明哲保身」及「獨善其身」都有保全自己的意思。 「明哲保身」側重於「保身」、不使自己涉入危險的處境;「獨善其身」則側重於只顧自己好而不管他人。
明哲保身 獨善其身 |
○ ☓ 事情發生後、大家才對他先知卓見、∼的智慧佩服不已。 |
☓ ○ 原本是一位熱心公益的人、現在竟然只求∼、這簡直令人無法置信。 |
明、音ㄇ|ㄥˊ、明智、通曉事理。不可寫作「名」。
「明哲保身」本來是稱頌他人的一句話。明哲、是說一個人明達事理、洞見時勢;保身、是說這個人能擇安去危、保全其身、遠離禍害。出自於《詩經.大雅.烝民》這篇詩。這篇詩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為稱頌宣王能任用賢臣仲山甫中興王室而作。全詩共分八章、在詩的第四章、稱贊仲山甫能奉行王命、能了解邦國的好壞;是一個明智、能保其身的人;只知道日夜奮力辦事、以事奉宣王。這是「明哲保身」的原義。後來這句成語的語義開始偏向「保身」、明哲的目的是為了保全自身免受外界侵擾、把自身利益得失置於最優先、為了達此目的、可以放棄原本該堅持的原則。例如明代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齣、提到伍子胥報了楚國殺父之仇說:「但大仇既報、吾願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這裡的「明哲保身」顯非原來用法、於是「明哲保身」這句成語就從原來積極贊頌的意義、一轉變成消極退守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