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心意已定,不再改變。※#語或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死心塌地」亦用來表示心裡踏實或放心之意。
01.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得罪波『社家』,今日便早則死心塌地。」(源) 02.《三國演義》第八八回:「丞相若肯放我弟兄回去,收拾家下親丁,和丞相大戰一場:那時擒得,方纔死心塌地而降。」 03.元.喬吉《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只要你還了時方纔死心塌地。他促眉生巧計,開口討便宜,總饒你潑骨頑皮,也少不得要還他本和利。」 04.《西遊記》第二○回:「那獃子縱身跳起,口裡絮絮叨叨的,挑著擔子,只得死心塌地,跟著前來。」 05.《醒世恆言.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縧》:「依我卻有個絕妙策兒在此,教他無繩自縛,死心塌地守著我們。」 06.《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不知原是銀子的原分量,不會多了一些。丹客專以此術哄人,人便死心塌地信他,道是真了。」 07.《醒世姻緣傳》第一九回:「虧了你前日說了他那幾句,說得他死心塌地的了。」
形容心意已定,不再改變。
參考詞語:「安心塌地、死心倒地、死心搭地、死心榻地、死心落地」
「死心塌地」指心意已死守固定。此語早見用於元代戲曲中。如《西廂記》。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一劇是演張君瑞與崔鶯鶯的戀愛故事。〈第三本.第三折〉中,張君瑞誤解崔鶯鶯所寫「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一詩之詩意,以為崔鶯鶯約他半夜相見,沒想來到花園裡卻遭崔鶯鶯責難,幸得婢女紅娘適時出來打圓場化解這場誤會。劇中,張君瑞遭紅娘嘲笑後,說:「得罪波『社家』,今日便早則死心塌地。」意思是:枉稱自己是擅長猜詩謎的人,今天卻誤解詩意而冒犯了崔鶯鶯,看來只有早點死心,堅定心志專心讀書了。「死心塌地」一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心意已定,不再改變。另外在元.喬吉《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只要你還了時方纔死心塌地。他促眉生巧計,開口討便宜,總饒你潑骨頑皮,也少不得要還他本和利。」說那劉員外在人家還錢時方纔「死心塌地」,指的則是心裡踏實、放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