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正大、充分、則氣盛勢壯而無所畏懼。※#語或出《喻世明言.卷三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詞強理直」、「振振有辭」、「義正辭嚴」
理由正大、充分、則氣勢壯盛而無所畏懼。
用在「理由充分」、「氣勢強盛」的表述上。
參考詞語:「理足氣壯」
「理直氣壯」及「振振有辭」都有理由充足的意思。 「理直氣壯」側重因理由正當而氣勢壯盛;「振振有辭」側重自以為有理而滔滔不絕。
理直氣壯 振振有辭 |
○ ☓ 只要你沒作虧心事、自然就能理直氣壯。 |
☓ ○ 大家都對他的行為極度反感、他卻還∼地狡辯、真是恬不知恥! |
「理直氣壯」的意思是理由正大、充分、則氣勢壯盛而無所畏懼。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喻世明言.卷三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東漢靈帝時、有一個才子名叫司馬貌、他空負一腔才學、卻不得出身、心中怏怏不平。一日酒醉時、寫了一篇〈怨詞〉詩、其中有幾句是:「善土歎沉埋、凶人得暴橫。我若作閻羅、世事皆更正。」他寫完念了幾遍後、把詩拿到燈上燒了、叫道:「老天、老天!你若還有知、將何言抵對?我司馬貌一生鯁直、並無奸佞、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這件事被夜遊神發現、奏知玉帝。玉帝聽到後大怒、要治他的罪、後來聽了太白金星的建議、讓司馬貌代理閻王的工作半日。司馬貌在短短的半天時間、就把三百餘年久滯之獄判得清清楚楚、因此得到玉帝的賞識、賜給他來生王侯之位、以彌補他今生的屈抑不遇。《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裡也用到「理直氣壯」一語。宋朝宣和年間、有個官人叫趙再理、他在廣州新會縣任知縣時、曾治了當地的皂角林大王、並將當地治理得路不拾遺、豐稔年熟。三年後、新官上任、趙知縣便回鄉、沒想到半路東西都被偷了、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卻聽人說、二個月前已有個趙知縣回來了、他推測一定有人假冒自己。但那假冒的趙知縣卻堅持自己才是真的、大家無法分辨倒底哪個才是真的、就一起來到開封府。假的趙知縣與大尹平起平坐、讓大尹相信他是真的、並對真的趙知縣喝罵、還要用刑拷打。趙再理理直氣壯、高聲抗辯、卻無人相信。後來趙再理得到九子母娘娘的幫助、終於回復自己的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