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蒼狗」之「白雲」,典源作「白衣」,指白雲原本像一件潔淨的白衣,轉眼間卻變成灰狗的模樣。比喻世事變幻無常。語本唐.杜甫〈可嘆〉詩。 △「滄海桑田」
01.宋.陽枋〈通新紹慶守王座主劄〉:「白雲蒼狗,善萬卷而藏,握手幾失,君丈夫自有真遇。」 02.宋.戴復古〈應明來臨別索題存耕舊隱圖〉:「前年東家強索租,今年租入西家去。白雲蒼狗在須臾,能事只耕方寸地。」 03.元.任士林〈寶麓賦〉:「喧豗於釋子之鐘鼓兮,屈辱於牧豎之簑笠,又不知白雲蒼狗幾變幻兮,而春忽秋也。」 04.明.王世貞〈丁侍御書〉:「邇來時事屢變,如白雲蒼狗。宮府異同,掊擊萬態,國是何屬?朝紀何藉?」 05.明.程李立〈昆明池〉詩:「昆明海水不成潮,一鏡涵空山影搖。明月碧雞飛夜夜,白雲蒼狗變朝朝。」 06.明.宋訥〈飛雲軒記〉:「白雲者,豈不思吾親舍於下乎?使其雲雖觸於目,親不感於心,開軒臨眺,見白雲蒼狗,不過歎息其變化而已。」 07.清.姚鼐〈慧居寺〉詩:「白雲蒼狗塵寰感,也到空林釋子家。」
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參考詞語:「白衣蒼狗、蒼狗白衣、蒼狗白雲」
「白雲蒼狗」原作「白衣蒼狗」,見於唐代杜甫〈可嘆〉詩。這首〈可嘆〉詩是杜甫感嘆朋友王季友的遭遇而寫的。王季友,唐河南人,雖然家裡貧困以賣鞋為生,但仍好學不倦,遍覽群書。而他的妻子卻因為受不了窮困的生活,和他離婚。後來他獲得李勉的賞識,作了官。杜甫這首詩第一段的意思是:「天上漂浮的雲,原本像一件潔淨的白衣服,轉眼間就變成灰狗的模樣。從古至今,人世上各種奇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裡面有二句「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演變成「白雲蒼狗」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現「白雲蒼狗」的書證如清.姚鼐〈慧居寺〉詩:「白雲蒼狗塵寰感,也到空林釋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