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難而退
ㄓ ㄋㄢˊ ㄦˊ ㄊㄨㄟˋ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左傳.宣公十二年》
用法
用在「殘弱怯戰」的表述上。&用在「顧忌畏縮」的表述上。
敵軍見到我軍兵力強大,便知難而退,開始撤軍。
只要我方繼續加強防禦工事,對方屢攻不進,就會知難而退。
&
想要成就事業,必須冒險犯難,不能有知難而退的想法。
既然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就該知難而退,何必硬撐呢?
這次試鍊的條件很嚴格,目的就是希望沒能力的人知難而退。
相親時,她故意說一些讓對方難堪的話,就是要對方知難而退。
例句
-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軍志》曰:『允當則歸。』又曰:『知難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敵。』此三志者,晉之謂矣。」(源)
- 《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源)
- 《吳子.料敵》:「不如敵人,避之勿疑。所謂見可而進,知難而退也。」
- 《藝文類聚.卷二三.人部七.鑒誡》引三國魏.王昶〈家誡〉:「若樂毅帥弱燕之眾,東破強齊,收七十餘城,其功盛矣,知難而退,保身全名。」
- 唐.皇甫湜〈答李生第二書〉:「夫無難而退,謙也;知難而退,宜也,非謙也。」
-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你看這群賊,要果然得著這位姑娘些底細,就此時認些晦氣走了,倒也未嘗不是知難而退。」
- 《冷眼觀》第一回:「我心中本來有點瞧不起這一班人,他既知難而退,正合我的意思。」
辨識
近義:知難而行、勇往直前
典故說明
作戰時遇形勢不利則行退兵。&指行事遇到困難退縮不前或應伺機退卻。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0627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