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ㄓㄜ
部,共12畫】
  1. 助詞:(1) 附動詞後,表示動作持續進行。
    [例]他正和客戶說著話,別進去打岔。 (2) 附動詞或形容詞後,表示動作、狀態持續存在。
    [例]記著、慢著、隨著

ㄓㄠ
部,共12畫】
  1. 受。
    [例]著風、著涼

  2. 發生
    [例]著急、著慌

  3. 計策方法
    [例]三十六著,走為上著。(《水滸傳.第二回》)

ㄓㄠˊ
部,共12畫】
  1. 接近、靠近
    [例]前不搭村,後不著店。

  2. 陷入。
    [例]他著了我的道了。

  3. 助詞。附動詞後,表示動作已達結果的語氣。
    [例]找著、睡著

ㄓㄨˋ
部,共12畫】
  1. 撰述、寫作
    [例]編著著書立說

  2. 文章、作品的通稱。
    [例]名著、巨著

  3. 明白、清楚
    [例]顯著昭著

ㄓㄨㄛˊ
部,共12畫】
  1. 穿上。
    [例]著衣穿著

  2. 到達接觸
    [例]著陸、不著邊際

  3. 依附,使依附。
    [例]著色、著墨

  4. 命令、差使
    [例]著人前來

  5. 下棋行子。
    [例]棋高一著

˙ㄓㄜ
部,共12畫】

  1. 表示動作正持續進行。如:「坐著」、「正說著話」。

  2. 表示動作的存有。如:「鑲著花邊兒」、「貼著標語」。

  3. 表示某種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聰明著呢!」、「這石頭沉著呢!」

  4. 表示命令或囑咐語氣。如:「你慢著!」、「你可要記著!」

ㄓㄠ
部,共12畫】

  1. 計策方法。《水滸傳》第二回:「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1. 放置。晉.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

  2. 受。如:「著風」、「著涼」。

  3. 發生。如:「著急」、「著慌」。

  1. 北方方言。指意見相合、同意。如:「著哇!這正合我意。」

ㄓㄠˊ
部,共12畫】

  1. 表示狀態的持續或已有了結果。如:「燈點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2. 接觸。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後不著店」。

  3. 陷入中計。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1. 恰好、得當。如:「這筆錢真花著了。」

ㄓㄨˋ
部,共12畫】

  1. 顯露表現。《禮記大學》:「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2. 標舉標示。《禮記.祭法》:「帝嚳能序星辰以著眾。」《漢書.卷六○.杜周傳》:「若此,則流言消釋,疑惑著明。」

  3. 撰述寫作。《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文選.曹丕.與吳質書》:「著《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

  4. 記載。《墨子.明鬼下》:「周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著在周之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隸也,著於丹書。」

  1. 文章、作品的通稱。如:「名著」、「巨著」。

  2. 詩經.齊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著〉,刺時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詩。首章三句為:「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1. 顯明。如:「顯著的差別」。

ㄓㄨㄛˊ
部,共12畫】

  1. 穿上。《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著我繡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詩:「裘披青毛錦,身著赤霜袍。」

  2. 附、接觸。如:「附著」。《國語.晉語四》:「今戾久矣,戾久將底。底著滯淫,誰能興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3. 及、到。如:「著陸」。《三國志.卷二六.魏書.田豫傳》:「賊還,果遇惡風,船皆觸山沉沒,波蕩著岸。」唐.沈佺期〈雜詩〉三首之二:「妾家臨渭北,春夢著遼西。」

  4. 開花結果。唐.王維〈雜詩〉三首之二:「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蘇軾〈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錄呈廣倅蕭大夫〉詩:「春根夏苗秋著子,盡付天隨恥充腹。」

  5. 命令差使。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處行監坐守,誰著你迤逗的胡行亂走?」《西遊記》第一三回:「接至裡面供給了,著僧綱請往福原等安歇。」

  1.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2. 處事方法計策。如:「失著」、「無著」。

  3. 事情歸宿。如:「著落」。


有提到「著」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