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見義勇為

ㄐㄧㄢˋ ㄧˋ ㄩㄥˇ ㄨㄟˊ
  1. 遇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奮勇的去做。
    [例]他見義勇為的救起溺水者。

[反]見死不救

見義勇為

ㄐㄧㄢˋ ㄧˋ ㄩㄥˇ ㄨㄟˊ
  1. 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遇到合乎正義的事,就應該奮勇的去做。《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見義勇為

ㄐㄧㄢˋ ㄧˋ ㄩㄥˇ ㄨㄟˊ

看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奮勇去做。語本《論語.為政》。 急公好義

用法

見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奮勇去做。

用在「奮勇行義」的表述上。

例句

  1. 現代社會人情淡薄,見義勇為的人越來越少了。
  2. 他見義勇為地將車禍傷者送到醫院,救回一條寶貴的性命。
  3. 小明見義勇為,奮不顧身地撲向搶匪,將他制伏後送交警方究辦
  4. 這位青年奮不顧身,見義勇為的救人精神,贏得在場的人由衷讚佩。
  5. 因為他見義勇為的行為,足可作為同學們效法的楷模,所以得到學校表揚

辨識

近義:急公好義

反義:見死不救

參考詞語:「見義勇發、見義勇往、見義敢為、見義喜為

「見義勇為」及「急公好義」都有從事正義之事的意思。 「見義勇為」側重於看到便勇敢去做;「急公好義」側重於熱心公益。

見義勇為 急公好義
○ ☓ 小明∼,奮不顧身地撲向搶匪,將他制伏後送交警方究辦。
☓ ○ 老王一向∼,捐款助人急難總是不落人後。

典故說明

孔子是春秋的賢人,於魯國從政時,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國君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並且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門下有弟子三千人。孔子十分強調」的重要性,例如在《論語.憲問》中,孔子曾說︰「仁者,必有勇。」意思就是說,仁者重視正道而輕忽生命,見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會勇於實行。又說「勇者不懼」,即是說勇敢的人無所恐懼。而在所引典源《論語.為政》中,孔子則說︰「見義不為,無勇也。」綜上所述,可知一個君子如果見到正道所當行之事,必然會勇敢地去做,要是因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稱為勇敢,只是一個怯懦的人。後來「見義勇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見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奮勇去做。

書證

  1. 宋.袁燮〈題習齋〉詩:「見義勇必為,有過時自抨。」
  2. 《宋史.卷三一九.歐陽脩列傳》:「(歐陽)脩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
  3. 《元史.卷一二六.廉希憲列傳》:「(憲)戒其子曰:『丈夫見義勇為,禍福無預於己。』」
  4. 《東周列國志》第一四回:「見義勇為真漢子,莫將成敗論英雄!」

在其他地方搜尋「見義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