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物,多餘的物品。長,音ㄓㄤˋ。「身無長物」指身邊沒有任何多餘的物品。比喻節儉或貧困。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01.宋.楊萬里〈筠庵〉詩:「故老談李仙,昔日上寥廓。隨身無長物,止跨一隻鶴。」 02.明.張岱《瑯嬛文集.卷四.家傳》:「先子暮年,身無長物。則是先子如邯鄲夢醒,繁華富麗,過眼皆空。」 03.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包跪而泣曰:『乞人身無長物,祇囊中數十青蚨耳。』」
比喻節儉或貧困。
參考詞語:「他無長物、別無長物、室無長物、家無長物」
長,音ㄓㄤˋ,多餘的。不可讀作「ㄓㄤˇ」。
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德行》中記載東晉大將軍王恭的清廉儉樸。有一天王恭從會稽回來,王忱前去探望他。見他坐在一片竹席上,心想他剛從東方回來,一定有很多這種當地的特產,因此跟他要一條。王恭當下不置可否,等王忱走了以後,才將自己坐的這條竹席拿起來派人送去。沒有竹席可坐了,王恭只好坐在草墊上。王忱後來聽到這件事十分驚訝,對王恭說:「我是以為你有多的,所以才向你要。」王恭說:「您不了解我,我是作人無長物。」「長物」是指沒有多餘的物品,王恭一生清廉儉樸,即使做到大將軍仍然沒有多餘的物品可用。後世便用「身無長物」表示身邊沒有任何多餘的物品,比喻節儉或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