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沛」,比喻世道衰亂或人事挫折。語出《論語.里仁》。「流離」,流亡離散。◎語出《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顛沛流離」形容生活困迫不安,四處流浪。 △「百六之會」、「流離失所」、「陽九之阸」
01.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九:「使學者知斯文之不墜,蓋有天助;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02.《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好些時不見了他,只說是顛沛流離,連存亡不可保了。」 03.《明史.卷二八二.儒林列傳一.趙汸》:「當是時,天下兵起,汸轉側干戈間,顛沛流離,而進修之功不懈。」 04.《兒女英雄傳》第一三回:「至於沒出土兒,就遭了這場顛沛流離,驚風駭浪,更自可憐。」
形容生活困迫不安,四處流浪。
參考詞語:「流離顛沛」
「顛沛流離」及「流離失所」都有流亡離散、到處遷徙的意思。
「顛沛流離」側重於生活困頓受挫;「流離失所」重於無安身之處。 |
顛沛流離 流離失所 ○ ㄨ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從此可以結束∼的生活。 ㄨ ○ 災變過後首要做的事是安頓災民,不要讓他們∼。
「顛沛流離」係由「顛沛」及「流離」二語組合而成。 「顛沛」出自《論語.里仁》,內容記錄孔子說過的一段話,他主張人們應該用正當的方法去取得富、貴,遠離貧、賤。君子如果失去仁德,還能被稱為是君子嗎?一個真正的君子無論是在倉卒之間,或是在世道衰亂、人事挫折的環境中,都會守住仁德,不會做出違背仁德的事情。 「流離」則是出自《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貶低外族,開啟戰端;之後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末年又遇到乾旱穀物歉收,一時間天下動亂,百姓生活陷入困境。王莽認為田地會沒水灌溉,作物遇上霜害和蝗災,導致連年災荒,加上外族侵犯,盜賊群起,使得百姓流亡離散,都是因為他正遭到厄運。沒多久之後,新朝就滅亡了。 「流離」的典源又見《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蒯通傳〉內容則是表述謀士蒯(ㄎㄨㄞˇ)通為齊王韓信分析天下局勢,說到劉邦和項羽相爭多年,造成人民慘死,流亡離散荒野。因而建議齊王韓信發揮手握重兵的影響力,進而與楚、漢三足鼎立。〈薛宣傳〉內容則是表述漢成帝責備薛宣在六年宰相任內,怠忽職守,導致國家穀倉空虛,使得百姓挨餓,流亡離散各地,幾萬人因此生病而死。後來「顛沛」和「流離」被合用成「顛沛流離」,用來形容生活困迫不安,四處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