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乘一條船渡河,比喻同心協力,戰勝困難。語本《孫子.九地》。 △「風雨同舟」
01.《三國志.卷二八.魏書.王毋丘諸葛鄧鍾傳.毋丘儉》裴松之注引〈與郭淮書〉:「然同舟共濟,安危勢同,禍痛已連,非言飾所解,自公侯所明也。」 02.唐.裴鉶《傳奇.裴航》:「但喜與郎君同舟共濟,無以諧謔為意耳。」 03.《宋史.卷四○七.呂午列傳》:「邊閫角立,當協心釋嫌,而乃幸災樂禍,無同舟共濟之心。」 04.《醒世恆言.卷二三.金海陵縱欲亡身》:「彌勒遂心生一計,詐言鬼魅相侵,夜半輒喊叫不止。相從諸婢,無可奈何,只得請迪輦阿不同舟共濟,果爾寂然。」
比喻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近義:同心同德、同心協力、同甘共苦、休戚相關、休戚與共、和衷共濟、禍福與共
參考詞語:「同舟而濟、同船濟水」
「同舟共濟」原作「同舟而濟」。《孫子.九地》曾說到用兵要如「率然」。「率然」是生活在會稽常山的大蛇,如果攻擊牠的頭,尾巴就會來救應;攻擊牠的尾巴,頭部就來救應;攻擊牠的腰部,頭尾都會一起來救應。孫子認為善於用兵作戰的,指揮軍隊,也可以用這樣的做法。像吳、越兩國的人,一直是世仇,但是當他們同坐一條船,在遇到風雨的時候,也一定會團結一致,互相救助,如同左右手一般,合作無間,同心協力地度過難關。後來「同舟共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同心協力,戰勝困難。在古籍文獻裡,也另有類似的詞語,《鄧析子.無厚》云:「同舟渡海,中流遇風,救患若一,所憂同也。」意思是在同一艘船中,遇到風雨時,因為大家所擔憂的同樣是害怕失去生命,因此便會互相團結,共度難關。語義和《孫子.九地》是相近的。